登城的九十多名戰士雖然依靠自身攜帶的早已填裝的彈藥隻能維持不過一分鍾左右時間的火力優勢,但在這一分鍾的時間裏負責登城進攻的第二營及王光的第一營近千名戰士就已經全部登上了城頭,以密集的槍彈火力向敵人展開了進攻。
由於戰士們是在白天展開進攻,廣州的城防這幾個月來又有所準備,在登城進攻的時候盡管整個廣州城北的投石機還沒有有效的集中起來,不過也兩部配重投石機及十來部人力小型投石機從城內很遠的掩蔽物後在戰士們攻城並戰鬥展開的數分鍾時間內把幾十發小型石彈及十幾發泥彈拋射過來。
負責進攻廣州城北的第一營及第二營一千名戰士因為攻上城頭最初的時候兵力比較密集,有三十多人傷亡於來襲敵軍的石彈,再加上掩護火力的誤傷乃至與城頭堡壘內敵人進行戰鬥的傷亡,攻城階段中的死傷就多達五六十人,超過過去不少進攻某些北方府城的總傷亡了。
當負責在城北展開主攻的兩個營的戰士把做為進攻部隊火力配備的兩千幾百件填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中的子彈外加幾千支超輕臼銃內的彈藥於廣州北城頭的戰鬥中消耗了大部分的時候,駐守廣東城北乃至增援上來的幾萬鄉勇青壯在付出了一成左右的傷亡情況下再也沒有人擁有展開進攻的意願了。特別是城頭並不算寬闊,進攻道路有限的情況下。
防守中的戰士們便趁此時機花費近十分鍾左右的時間重新填裝好彈藥準備向敵發起新的進攻。
兩個營的戰士們在城北立穩腳跟的時候,城下用於掩護的不少第三旅內所屬的火炮也被抬上了城頭。
相對於二十餘裏漫長的廣州城頭,兩個營大約一千餘名攻上城頭的戰士們還是顯得人數太少了。王光的第一營及第二營群還有所配屬的加強炮兵隻能以“班戰鬥群”為單位以九十六個劈山炮每兩門為一組形成四十八個城頭上的據點,初步的沿著城北向整個城頭展開了進攻。
廣州雖然是商業與信息發達的大城市,但是對於不少這裏的民眾而不是上層人物來說,並不了解新軍主力旅部隊的火力究竟有多強悍。按不少人的看法:那些北方的強敵不過就是洋夷海盜中的精銳而已。而實際交戰中才發現這些臨時湊起來的武裝同新朝主力旅部隊相比,差距不可以裏計。
在城下就已填裝好的劈山炮乃至重新填裝好的槍銃火力展開的新一輪的進攻之下,企圖沿著廣州府城頭城門樓及堡壘內的敵人在一邊倒的火力之下又傷亡了近萬人。剩餘的不少人雖然沒有在猛烈的火力震懾之下完全喪失作戰能力,卻也開始大範圍的潰敗下來。
敗退的鄉勇民團乃至殘餘的守軍在各個城門的出口出擁擠做一團爭先恐後的向城外逃去。不過第三旅三營和四營各連隊早趁機在廣州府各城門附近建立了連陣地。除了極少數人借用有限的工具及繩索從城頭逃出了城外之外,大部分殘敵都被圍困在府城之中。
這廣州府城在天下中的府城中算是比較大的,但如果是北方那些方方正正的大城,完成城池占領的人隻要在城牆上加起射程不俗的九斤彈青銅炮,大多能迫使城內打算頑抗的殘敵投降。
不過似乎是因為對新軍在北方不少地方的做為印象深刻,在加上逃亡到廣州等地的不少人本來就與新政權存在著不輕的血仇,一時間退入到城內中的殘敵似乎依然沒有多少打算投降。而是打算依托廣州府衙乃至廣州中心一帶頑抗。
“這梅雨季節的廣州的天氣難得沒有陰沉下來,正是放火屠城的好時候,你說如果我們在這廣州城內放上大火,師傅是否會怪罪我們?王光是張海的學塾弟子之一,但畢竟沒有石壘等人更為親近也與張海接觸的更多。”
石壘其實不僅了解張海對於舊勢力的鐵血態度,更了解張海對於整個嶺南群體的態度。“不論在山東還是南直隸,又或者是江東等地,我們新朝政權解決掉的人還少?如今廣州府的城頭雖然被我們一舉拿下,但那是因為我軍的攻堅能力遠非傳統舊軍隊可比。所以才沒有什麼‘一日破不屠城,兩日破屠三成,三日以上不封刀’的說法。打開城門,讓能逃出去的婦孺老人聚集在我們選定的臨時營地裏。如果在我們射書之下黃昏時分還沒有反應,也沒有大雨落下,那就縱火!”石壘思索片刻之後下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