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王光等人駕禦的小船隊逼近而來的三十餘艘敵船上部署有三百餘門大小火炮,這些火炮還是以五十到七十公斤左右方便人員抬動的“輕炮”為主,另有六十餘門重型的千斤弗朗機。此時包括中國海盜在內的人們對於水上力量的運用方麵還停留在“陸軍的延伸”領域,並沒有西方那種按照船隻的潛力盡可能配置更多火器或者在火器方麵投入超額本錢的思想。這些平均起來重量在百公斤上下的幾百門火炮按照造價來說差不多就相當於一萬個戰兵所擁有的輕武器價值了。也就是因為福建之百的刺激,南海一帶的海盜們才終於有決心湊出這麼多的火力船。
這樣的海上力量當然難以同正規的風帆戰列艦群相提並論,不過即便是那最大拋射射程也不過三裏遠,初速比床弩強不了多少的三四斤重的輕型陸炮炮彈也顯然能夠輕易把十幾噸排水量級別的漁船船舷連同船底輕易的打穿。
三十多艘敵船上的三百餘門質量不是很好的輕炮雖然在一裏半左右的距離上完全沒有準頭可言,可竟然也敢在這個距離上開火。
幾百發接連不斷如冰雹一般砸過來的炮彈雖然初速慢的似乎完全能看見軌跡,在小船群的四周打起一片片的水柱。大概不過半分鍾左右時間後的第二輪開火又有幾百發炮彈在四百步左右的距離上打了過來。這一回三百發炮彈幾乎完全覆蓋了小船所在的區域,戰士們駕禦著船隻麵臨從空中斜落下來的彈丸左躲又閃,可還是有一艘小船被三斤重左右的鉛彈砸中。
幸好船底不是非常結實,沒有讓這炮彈形成跳彈。一名臨時支隊第二連群的戰士被炮彈劃傷後炮彈鑽入了船底,猛烈的水柱冒了上來。戰士們用準備好的木塞塞住炮彈打露的缺口,然後讓一個戰士用身體壓住漏水處,之後幾個戰士又忙碌了好一陣才把船內的水排幹淨。而船上的大部分人為了防止船支掉隊還是努力的踩動著小船的踏板以保證船不會掉隊的太遠。
不過接下來的炮擊就不是讓戰士們能夠忽視的了。王光在駕駛著小船隊向敵船全速衝去的時候,發現有些不對勁兒的眾海盜們也開始逆著風向向外海退去。
“這些小船沒有外槳也不張帆,怎麼行的如此之快?”以望遠鏡觀望的劉香也察覺出有些不對。
同洋人的不少交道還是讓劉香迅速的做出了反應,他一邊命令炮船乃至全體船隻向後撤退,一麵命令前麵的炮船盡全力炮擊敵船隊。
海上熟練的水手們即便以硬帆為主仍然能夠以芝字擬著風向航行,不過這種情況下的相對直線航速就隻有四節上下了,而擁有不少船員的小船隊即便拖著自殺舟為負擔依然能夠以大致六節的速度前進。
在雙方距離從一裏半逼近到二百步左右的大約七分鍾左右時間裏,珠江口的重海盜們展開了十幾輪炮擊打出了四千多發炮彈,盡管命中率並不算高,火炮的威力也不算大,卻給船隊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平均下來百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率也讓十七艘小船幾乎每艘都被炮彈命中過,累計四十多發的中彈造成了五十餘名戰士死亡或負傷。而且敵炮的命中率似乎還越來越高,要想衝過敵軍炮船的攔阻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必然要付出相當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