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千年的演化外加上氣候及地理上的巨大差異,越國南北方之間的差異與隔閡實際上要比中華之間的南北方還要大上不少。越國北方在風氣上更為類似中國王化地區的百姓。而在越南的南方,人口與國力雖然相比北方居於劣勢但民風,上因為更為險惡的山嶽叢林就要略強一籌。此外因為越國南方距離海上的地理要衝更近,從官員到國主的思維方式也要比北方靈活和進步許多。
阮氏政權鑒於國力和兵力上的弱勢,在很早的時候就的同葡萄牙人等西方人展開來往並效仿西方建造海船和火器。人力不足,而貿易及自然條件充足,阮氏軍隊的主導思想就是以火力替代人力,以工事替代人力。自萬曆末年開始就展開西洋銅炮製造的阮氏已經建立了一支規模不小的水師和炮隊。軍隊從陸師到水師都裝備了大量的銅炮。
同大量動員訓練民兵,精銳和民夫區分的比較開的北方政權不同,南方更注重軍隊的混編以適應山嶽叢林地帶的作戰。其部隊的戰鬥力既不像北方的驍勇軍那樣強,也不像一般的臨時動員兵那樣薄弱。從炮兵,築壘能力,再到水師相比北方的優勢正是阮氏政權在幾年前停止向北方交納稅賦,處於實質自立狀態的最大本錢。
早已通過內線得到北方大軍已經在崢江邊境一線集結的阮氏政權已經集結了能夠快速航行的海上力量,隨時準備針對對手的進攻在海路上展開反攻。
不過就在這兩軍劍拔弩張的時候,鄭氏軍隊遭到不明武裝重創的消息穿到到了邊境線附近的南方大軍營中。年已六旬卻有著不俗決斷能力阮福源迅速下定決心準備展開北伐行動。
“那不明武裝據說是從明國內的一股自稱大新的叛軍而來,這些人猶如當年的蒙元一般行事十分霸道,他們能夠重創鄭家的主力,我們的船隊如果遇到這樣的強賊該怎麼辦?”出征的時候也有人這樣倉促的出兵有些憂慮。
“那些海上來的強賊要麼還在越中一帶,要麼就已經撈一票走人了,我們這次出兵的目標是北麵他們的守備必然比較空虛的北方,怕什麼?”也有人不以為然的說道。
阮福源對自己的水師是比較有信心的,特別是自己這些模仿西洋建造的軟帆帆船在航速和利用風向的能力上要遠強於絕大部分中國沿海的海盜。不過還是謹慎的說道:“如果遇到海上的強人,我們回避就是了。”
在中原王朝,禦架親征是很少見的一件事情。而在東南半島一帶的小國,這卻並沒有什麼希奇。不是君主親自領兵,在內部權力的穩定性上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隱患。同時也沒有中原那樣龐大的士紳官僚利益集團束縛皇權。
阮氏水師主力戰船多達百餘艘主力艦,這些主力艦當然達不到同時期歐洲巡航艦的標準,同此時的西方殖民者比較常見的五十噸到百噸左右排水量的海船差不多。每艘船擁有六門大概四百斤身管左右的銅製輕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