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兵臨澳門(1 / 3)

第三步兵旅及五十個公安軍步兵營共五六萬大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對廣東全境的控製。不過有一個地方卻是例外的,那就是澳門一帶的葡萄牙人聚集地。石壘得知第二十一營的公安軍隊伍沒有履行應盡的義務之後就召集主力旅部隊旅級軍事主官乃至各營代表在廣州開了一個批評會。

“如果那些人裏沒有足夠的葡萄牙人,大家說應該怎麼辦?”石壘嚴肅的質問道。

“限期撤離,交出武器,如有違抗,就地鏟平。”不少人聲音不大的齊聲回答道。這十六字方針不少人都知道。憑這十六個字這近一個月的時間也沒少在兩廣一帶大開殺戒血染江河。不過因為涉及到葡萄牙人,自問自己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卻誰也沒有絕對的保證說自己能夠一定能履行了。好麵子,善待友邦和敬重外人,對自家的人卻是一股家長或針對競爭者般的態度不僅兩漢強盛的時候如此,兩宋衰弱的時候如此,政府官員如此,不在政權統治下的海外華人如此,就是新軍主力部隊中的不少官兵自時才終於發現就連平民百姓出身的自己某種程度上也是如此。

這種思維習慣似乎是從小時候先生家長們那一邊教訓者自己,一邊對同輩笑臉似變色龍一般的時候就開始淺移默化的灌輸了。

漢文明的這種軟弱性,包容性,乃至奇怪的道德觀在幾千年來的影響下似乎就像基因一樣刻在了骨子裏。

“那如果是在對漢地的大戶中有人心慈手軟你說做為上級的我們應該怎麼辦?”石壘直來直去的接著質問道。

“主要責任人關押起來,部隊也接觸武裝就地看押,寫公開的報告提交聖上等待處罰!”在會上的不少聲音齊聲回答道。人們當然能夠想象的出來:如果在漢地遇到這樣的情況,那部隊的主要軍官階層就會被懷疑與當地的大戶有所牽連,這可是相當嚴重的政治問題。

為了對澳門那些人盡可能的以威懾並做到沒有漏網之魚,久經考驗的王光所率領的第一營群在補充了第二營群的不少官兵後直接走水路以最快的速度準備接替第二十一營負責對澳門地區問題的處理。

就在王光以及石壘親自率領精兵氣勢洶洶的向澳門進發的時候,澳門當地的議會似乎也聞到了有些不祥的氣息,不少貴族們打算走海路逃離澳門,可也有一些軍官及其家屬們並不同意。

“離開了澳門,我們能去哪兒呢?東南群島是西班牙人的地盤,在遠是荷蘭人的地盤,海路之上還說不定要遇到些什麼。難道我們去阮家那裏?剛剛從南邊兒傳來的消息,他們的國主親自率領的船隊被那夥強人用一群打漁的小船就擊敗了。”

澳門當地的臨時議會還沒有後來西方國家議會裏的那種規矩,發言時間的長短基本上也是依據各個勢力的分量及地位決定的。澳門曆史上第一位實際到任,兩年前來大澳門的總督馬士加路也是個並不受澳門境內的富商議會歡迎的人物,不過做為實際軍事負責人的他在這種危難的時候說話的份量也無疑大了不少。

“可留在這裏我們就隻能做那些強人們的奴隸!”不少議員不顧發言次序的叫嚷到。

“奧斯曼帝國的奴隸還可以當將軍呢,奴隸好過在海上去喂魚!”馬士加路也口吻強硬的說道。

身為軍人的澳門總督總督馬士加路在大法官及議會麵前的態度也影響了不少的人,特別是地位不是特別高的一些議員。

參考以往的應對經驗,整個澳門開始像應付荷蘭海盜那樣的進行戰備,幾個澳門巨頭家的幾百來自非洲及日本的雇傭兵外加近千名當地基督教徒組成的民兵體係,澳門乃至兩廣的軍隊之前從來沒有同新朝主力打過交道,卻也知道想靠葡萄牙人不過數千,加上可靠的入教華人不超過兩萬的彈丸之地是斷然無法單純以武力抗拒大陸上的政權的。除了在工事和戰備上進行準備以圖增加來敵的成本之外,葡萄牙在澳門的幾個上層頭目還做了兩手準備。一是準備每年向新朝政權每年提供十萬兩白銀的重稅,而且當下就補交去年的。澳門充其量不過是一縣之地的人口而已,不過全完全有條件提供通常內地一府之地才能提供的稅賦。二是依靠幾年前的經驗,準備提供在澳門儲備的黑火藥,甚至提供上百名熟練的工匠。倒是沒有人提議將比當年給明朝質量上還要更好的槍炮做為禮物。因為在澳門不少人的傳聞中那些北麵來的強人似乎有遠比澳門的葡萄牙人更為精良的槍炮。

可就在澳門負責聯係駐紮在附近的公安軍第二十一營的人員剛剛抵達駐地的時候,石壘與王雙率領的先頭部隊就抵達了澳門。

“你知道你這是什麼行為嗎?”石壘對公安軍第二十一營的營長袁文訓斥道。

“我。我沒有請他們進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