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所率領的隊伍對城東南角展開的空中與炮火準備後的第一輪進攻並不是由獨立近衛部隊發起的,而是由劉洪濤所在的第二旅以及近衛第一旅中所率領的兩個最精銳的連隊發起的幾。實力最為強勁,考慮到火力配置及訓練及兵源水準不遜色於兩個步兵營的親衛連如同以前一樣隻是負責在三十步左右的距離上進行火力掩護。
城內的敵人的確也準備過不少投石機,但在猛烈的空中火箭準備的時候就被摧毀了,空中火箭準備結束之後負責地勤的戰士還利用繩索把不少“吊雷”送上了熱氣球,徹底摧毀了不少能夠發射大型彈丸的配重投石機。
耀州城東南角處最為兩個旅所屬的多個炮兵營火力交叉的地帶,附近的殘敵在猛烈的火力準備下幾乎被肅清。負責突擊的二百餘名精兵在登城突擊的時候出奇的順利,並沒有遇到到多少抵抗,顯然是這一帶的敵群在猛烈的火力準備下不是被殺傷就是暫時徹底的喪失了戰鬥意誌。利用幾十條勾索,二百多名戰士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內就登上了城牆。
可沒有想到這些滿州青壯為主力的敵人作戰意誌如此的頑強,僅僅在猛烈的準備火力三分分鍾之後就有殘餘的敵人似乎準備在城頭上集結起來進行反攻,城頭上下從親衛連到攻堅精兵們攜帶的一萬二千餘管早已添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以猛烈的火力頗時近處的敵人根本不敢露出頭來。當城內或更遠地方的殘敵集結起足夠的兵力的時候,正在天空中值勤的小女孩中的少數優秀的戰士就立即以少數重新送上來的火箭指引需要轟擊的大致方向,運用超輕型臼銃的各旅戰士們就以猛烈的鉛彈火力向航空人員指示的方向打出如冰雹一般的彈餘。
嚴密的火力讓殘敵很難集結起大規模的兵力,隻能任由火力猛烈的槍銃步兵對城牆上下躲避在工事內的殘敵進行逐一的掃蕩。
在難以直射的情況下,隻有躲避在掩蔽物後的兩藍旗滿州青壯接連不斷的把弓箭拋射出來。畢竟整個耀州城的麵積並不大,兩三千名擁有一定勇氣向外射箭的殘敵也能在每分鍾把數千支箭射到城外大致的方向上。如飛蝗一般的箭支在空氣中損失了部分能量後往往又以比較傾斜的角度射到戰士們的鎧甲上,這使得優等清弓射出的箭支對於戰士們的鎧甲似乎毫無威脅力。
就在整個東南城頭都已經被先登戰士們所控製的情況下,張海以及所率領的親衛連戰士也登上了城頭,然而幾乎就張海等人剛剛登上東南角不久,不知那裏忽然傳來的一聲似乎並不屬於新軍係統的銃炮聲,張海以及跟在張海和柳香身邊的集合親衛戰士迅速的圍攏在周圍。
進攻耀州的作戰方案裏並沒有使用重型火繩槍的計劃,這種兵器在隊伍裏如今已經是非常偏門的火器了。而那些滿州留守部隊中雖然也運用過一些從明軍那裏繳獲來的小炮,可這種重型火繩槍的運用卻並不算多。登城的戰士們迅速以早已填裝好彈藥的超輕臼銃向敵人槍支來襲以及冒出白煙的地方展開了猛烈的火力壓製,彈雨在瞬間就覆蓋了放槍之敵所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