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耕民族或者城鎮文明群體中,最有戰鬥力的兵源是那些還沒有成家,準確的說是還沒有脫離家庭及校園的保障廣泛接觸社會的少年與青年。成了家或者工作了的人服從性乃至決心就要大打折扣。不過這種規律隻適合於人際關係與社會關係比較複雜,競爭較多組織力也比較差的社會。
對於建州之類組織比較完善,社會結構也比較簡單的族群來說,人們並不會因為成年與成家就喪失了少年時代犧牲的意識和付出的精神。因為勇敢與服從對於北方少數民族中的所有人本身就是工作需要的一種,剛剛步入中年的人群反而是最有戰鬥力的。
其次,就要算是那些老人。老人不到七旬以上甚至八旬以上的高齡之年,力量及勇氣上與成年人的差距並不大,隻是負重行軍多有不便而已。
如今兩藍旗這兩類堪戰的人外加上幾乎整個成年男性群體還有不少勇武的健婦精銳不是沒有歸來就是覆滅在耀州城或海州城的城牆下,整個海州城守軍就不再太大的威脅力了。
不少滿州婦女雖然也能勉強拉的開五鬥的獵弓,就是三四鬥的弓箭在鎮壓那些遼民或者尋常漢人地武的時候也未必沒有用,可這些弓箭即便射中戰士們的麵甲和手指也往往很難構成減員性的傷害了。
再一次做為先鋒的親衛連逼近到距離城頭不過十步的距離上,這個距離是通常能夠有效躲避箭矢的距離。如今城頭上的那些滿州婦女們唯一有可能構成威脅的也就是可能威脅到眼部的弓箭了。從城上投出的標槍乃至十塊兒都沒有了多大的威脅裏。而親衛連的戰士們在十部左右的距離上可以精確的射擊頭靶甚至暴露出來的手臂,即便單發不能保證命中,把燧發排槍中的五發子彈一起發射的時候卻可以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概率將那些露出手臂甚至露頭觀望的敵人們打死打傷。
在這樣的火力壓製與掩護之下,再輔助少量的推杆雷用以清掃城垛內的敵人,近衛部隊的官兵們很快就嫻熟的如同以前進攻複州城時一樣攻上了城頭。不過在深入敵境縱深內,時間就是生命的情況下,登上城頭的獨立近衛部隊官兵們沒有了性質同那些滿州婦女們進行肉搏近戰以鍛煉自己的勇氣的打算。而是在後隊的戰士們源源不斷送上來的重新填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不斷的向暴露出來的敵人猛烈射擊。
在近三萬發重新填裝好的黃金子彈展開了如同橫掃城頭的暴風驟雨一般的轟擊的同時,戰士們逐步向前推進。
由於幾乎喪失了絕大部分的成年甚至少年男丁,除了在海州城城頭上頑抗的滿州婦女之外就隻有些城內的兒童還有極少數負責看管組織那些兒童的中老年婦女,始終沒有象樣的投石機火力從城內向戰士們襲來。
盡管兩藍旗老弱部眾有一半的人已經事先疏散到了更北的地方,可人數上畢竟比遼東那些城池要多了不少,幾乎一座城裏擁擠了相當於整個遼東的兩白旗老弱部眾,這讓戰士們的清剿也多花了些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