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決戰後金(十四)(1 / 2)

第一輪的決戰雖然徹底殲滅了兩藍旗,擊斃阿敏,莽古爾泰以下包括二百多名後金軍官在內的兩萬多人,但整個關外的決戰顯然還沒有結束。

不論是增援北路的王新盟等人還是以最快的速度東援遼陽,隊伍仍然需要展開長途的行軍。甚至更有甚之:如果在一係列的決戰中沒有能夠給予後金殲滅性的打擊,那麼隊伍還要緊隨其後的針對整個科爾沁與喀爾喀草原展開漫長的掃蕩。甚至還要趁部隊的戰鬥力狀態處於鼎盛時期的時候一路收複西域,即便以最快的時間計算,整個北疆的決戰行動可能要到下一年的春季才能結束。

然而張海卻決定讓隊伍至少再休整半天左右的時間,至少可以重新完成彈藥的填裝乃至回收等準備。當部隊的精力完全恢複之後重新展開連續的急行軍也不一定會耽誤多少時間。

這次作戰似乎也是夏季的行動以來新軍主力部隊傷亡最為嚴重的一次,因為在急行軍中戰士們來不及佩帶完善的鎧甲防護,戰死及在作戰中負傷的人多達千餘人,其中需要抬送並影響行軍的減員性負傷都有七八百人。而且主要集中在獨立近衛部隊及近衛第一營群這樣的精銳部隊當中。這個代價在很多戰士們的嚴重有些沉重了,不過張海卻覺得還是值得的。要達到超乎尋常的作戰預期,又是麵臨這樣強勁的對手,隊伍很難像以前在關內時的作戰中那樣絕大部分情況下打出一邊倒的死傷比。

在一邊輪流出動人手打掃戰場一邊休息的時候,這一階段以來的作戰研討也很快的展開。命題其實是張海以及劉洪濤等人早在決戰之前就已經想好的了:新軍主力部隊的這次勝利,是因為敵人的愚蠢或者判斷失誤?是因為新軍主力部隊在裝備上的優勢?或者還是因為張海等人的指揮有方?

一像講究事實求是沒有忌諱的氛圍和環境下人們反思整個作戰過程,甚至沒有發現身為主將的敵人有什麼判斷失誤的地方。當然,敵人唯一的判斷失誤是還是低估了新軍主力部隊的戰鬥力,整個八旗在核心地域遭受快速清洗的時候,得到情報消息的後金集團最為明智的選擇當然是放棄與張海等人在關外的對決,從一開始就逃之夭夭。可是讓以奴爾哈赤為首最為核心的兩黃旗徹底的放棄還沒有淪陷的故鄉,無疑會給士氣帶來不小的打擊,在滿州基層官兵中對這種之前畏懼自己如虎的對手一百八十度轉彎般的望風而逃,也是難以服眾的。以兩黃旗主力以及主要民眾逃出重圍的鑲紅旗展開試探性的進攻行動,又是在明確登陸的新軍主力部隊沒有多少馬匹的情況下怎麼也不能算是過於冒險的行動。

反觀張海等人的新軍指揮層,最大的亮點不過是依靠草原上並不超過此時代水準的簡陋的情報網絡判斷出了遼河西岸敵軍主力部隊大致位置所在。可幾萬騎兵的集結與待機本就很難做到真正的隱蔽,尤其是要肩負起接應任務的情況下。即便當時的張海等人沒有判斷出後金集團五旗主力部隊所在的位置。依靠空中熱氣球廣闊的偵察能力,越過敵軍大規模的騎兵屏蔽能力直接發現敵軍主力部隊所在的概率也會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