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雨一般的箭支從空中落下,雖然因為新軍主力部隊較強的防護與稀疏的隊形還有能夠臥倒作戰的姿勢,上萬敵軍大部隊射來的箭雨雖然不可能給予第三旅一營決定性的威脅,但也無形中增加了不少戰士們的壓力。
“負傷的戰士到後麵,把手中的燧發排槍交到其他人的手中!”從班長開始的各級骨幹向身邊的戰士叮囑道。
當敵軍大部隊同精銳先鋒將要會聚起來,兩者都逼近到五六十步左右的距離上的時候,王光意識到應該立即下令開火了。否則隊伍就有被擊潰的可能。
開火的命令迅速被下達。不過如果沒有特殊的信號與命令,戰士們以燧發排槍向敵軍的開火通常是單發射擊為主,禁止把幾發子彈一起發射,而且立求火力節奏。這也是為了防止許多單位打在已經負傷的同一個敵人身上浪費效率。
即便如此,不過十秒種的時間,六百餘名戰士在五六十步的距離上也打出了兩千五百多發黃金子彈。第三旅一營做為全旅最精銳的部隊整體水平略高於新軍主力部隊平均線,在這樣的臨戰壓力下仍然發揮出了出色色效率。以兩三千發威力猛烈而精準的彈丸在第一輪射擊中就殺傷了一千幾百名敵人,前幾排的敵軍打倒在地。即便是意誌堅韌的後金軍隊在這樣的殺傷下攻勢也不由的為之一頓。不過也僅僅是如此,火力過後,求生決戰的決心促使規模上萬的敵軍繼續發起了進攻。
在五十步左右的距離上,猛烈的燧發排槍又接連不斷的響了起來,在這個距離上,即便是低著身子衝擊的一些敵人也免不了被猛烈的火力準確的命中。
數秒時間內第二輪兩三千發子彈又打到了一千幾百名敵。在傷亡了四分之一左右的情況下,後麵的敵軍終於下意識的有些畏縮了。不過負責督戰的人卻提醒身邊的後金士兵說到:“隻要能擊敗敵人,被打倒也不一定丟失生命。他們的火力最多也隻有三次排槍最有威脅力。”
進攻再一次被發動起來,這次進攻當中不少敵人把腰彎的更低,而且隊形也更為稀疏。不過可這樣的情況下有效的弓箭壓製也不太可能。在四十步左右的距離上第三輪密集的排槍再次響了起來。
再次倒下的上千名敵人,使的在距離隊伍三十步到六十步累計不過兩裏寬度的戰場上重傷員與屍體成堆,負傷的人即便不會迅速失去戰鬥力,也會在衝擊不過幾十米的範圍內倒地或不得不臥倒,似乎形成了令人畏懼的火力封鎖線。
不過這三輪進攻卻沒有使敵人的意誌消沉,而是狂熱起來。因為不少逃出來的鑲紅旗後金骨幹已經在實戰中大致了解除了少數情況外,野戰進攻中的新軍主力部隊戰士們最多不過三輪燧發排槍而已。這些人的話雖然不能使所有人相信,但在有人帶動的情況整個數千人的後金隊伍還是向前前進了很多。
王光下令隊伍想後撤退三十米左右,準備重新給予敵軍痛擊。畢竟威力巨大的黃金子彈透過鎧甲打中不少意誌頑強的敵人,那些敵人也未必就立即喪失戰鬥力,但在中彈的情況下能夠衝擊過幾十米的距離還完全沒有事兒的人雖然不是沒有,卻寥寥無己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