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蒙古來使(二)(1 / 2)

草原上的各部落其實同新朝政權一樣,比中國北方人更不擅長複雜而漫長的談判與權衡。僅僅是第一天談判時天色黃昏的時候,漠南蒙古的十二部幾十名趕來的代表除了其中一部之中的兩家外,就迅速做出了判斷和決定:“草原人不能離開草原,是天經地義的底限。大軍如果要來戰,那就隨意好了。”

在不少蒙古人的認知中:每當中原王朝新朝開國處於強勢,而草原尚沒有統一的時候,強人王朝的強軍或許也可以直攻入草原腹地。可他們遠遠沒有蒙古人那樣熟悉草原中的水草規律,也不可能在分兵的情況下保持有效的聯絡和機動能力,更沒有像草原人一樣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最差的結果不過是一次武裝遊行而已。

“這南朝的皇帝口氣太大!我看我們有必要集中各部給他們一次教訓,讓他們知道:草原與遼東那些已長莊稼的地方是不同的!”一名喀爾卡的部族代表提議到。

然而,這個提議卻沒有得到漠南蒙古各部的響應,最終還是一位同新朝主力也算打過交道的朵顏部蒙古派來的使者歎道:“你們沒有同那後金軍隊打過交道,也沒有同那新朝主力部隊打過交道,知道什麼輕重?那些南朝人的鎧甲武裝到臉頰小腿和手指,同時還不失靈活。優等的武士把箭射到敵軍的膝蓋或腦門上都不一定能造成致命的殺傷。十個南朝槍銃手用不知什麼方法製成的一二百件火器連環發射,槍聲如同漢地的鞭炮一樣密集,精度好比我們草原人的弓箭,威力甚於強弩。他們還擁有能讓人的眼睛如同老鷹一樣的千裏鏡,以及能飛到高處偵察目標的神物。如今他們又擁有了足夠的馬匹,以往幾千年來的經驗,早就不能做為今天這股前所未有的對手麵前我們應該怎樣應變的依據了。”朵顏部中的兩家是漠南蒙古被新軍主力部隊的戰力所威懾,並不僅僅是上層,就連基層的不少蒙古人也持類似的看法。這也是朵顏部的代表能夠輕易決定投降的原因。

“你們想做狗,被那謠言嚇破了膽。可不代表別人也是如此,要是連一戰的勇氣,甚至連逃跑的勇氣都沒有,你以為做狗就能得到好日子麼?”終於有人被朵顏部的投降言論所激怒,不得不發聲了。

“狼相比狗也沒有多好。風餐露宿,時刻麵臨強大的獵人,甚至是內部的傾劄,再我看來比起漢地的乞丐狗也不見的有多好。何況這一次,恐怕是有些人欲做狼而不可得.”

是戰,是降,還是逃?漠南蒙古各部沒有自己的意見。不過在有一點上卻是相同的:那就是要速歸。

張海沒有攔截著這些蒙古人的代表回歸,也沒有顯示出打算趁談判的機會突襲的意思,這讓朵顏部的人們安心不少,同時也鬆了其他蒙古各部不少代表的心。

“我還是有擔心,這大草原實際上在西麵並不是沒有通道可以連綿到西域。我們不對這些人展開突襲,會不會讓這些人有了逃跑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有可能讓後金的殘部擁有西逃更充裕的時間?”劉洪濤有些疑問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