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西北跟隨後金殘部的蒙古各部武裝在中午的交戰中覆沒之後僅僅幾個小時之內,張海等人所率領的近衛旅群主力就追到了距離後金殘部不到一裏左右的距離上。
雖然即便是現在的後金殘部兵力相對於張海等人所率領的近衛旅群依然有著兩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可在喪失了騎兵機動能力的情況下不論是誰都清楚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鬥。
在距離敵軍不過四百米左右的情況下,旅部及各營的炮兵單位停了下來按照預定的計劃用最後剩餘的火炮彈藥向敵軍展開了射擊。
近萬規模的殘敵開始向四麵八方潰逃起來,可短短幾分鍾的時間內卻難以逃出整個旅群散兵線的攻擊範圍。近衛旅的炮兵將所攜帶的最後六次射擊的重霰彈彈藥全部發射了出來,四五萬枚重霰彈的打擊之下超過兩千名敵軍傷亡,除了後金軍隊的少數精銳外,大多數殘敵隻好爬在地上,再也不敢冒出頭來。
而在這時各連的步兵也逼近到了距離殘敵不過百步左右的距離,精確射手們展開了對那些還打算頑抗的殘敵的壓製。
皇太極等人率領的近千人左右的精銳騎上了早就準備好的淘汰下來的千餘匹馬力還算優秀的馬匹。他並不準備立即帶領隊伍逃亡,而是準備最後一次對張海等人率領的隊伍發起牽製性的攻擊。
不到千人的馬隊分布在連綿幾裏的時候顯得隊型稀疏了很多也靈活了很多,至少讓實心彈炮火的殺傷效率降低到了最低。在二百步左右的拋射極限距離上,千人左右的後金殘存精銳力量以付出上百人的代價把萬餘支箭拋射了出去,殺傷了十幾名近衛部隊官兵,但能夠做到的也僅僅是如此了。這種力量的騷擾連集中下來的火炮陣地也無法威懾到,更別說對展開進攻的各連步兵。
幾乎在連續數分鍾炮火準備剛剛完畢的同時,各連步兵就逼近到七千人左右的大股敵軍近前。
逃亡中的後金殘部沒有擺什麼馱陣,而是選擇了低窪的地方臥倒在地,準備同進攻上來的近衛部隊主力展開貼身的近戰。
臨近黃昏的時候,最後的激烈戰鬥終於展開了。雖然皇太極所率領的後金最後精華力量已經以最後的馬力展開西逃,剩下的七千左右還能戰鬥的後金軍隊再也沒有能力對近衛各部隊構成太大的威脅,不過近距離內早已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往往從側麵在敵人還沒有準備發起進攻的時候就展開了射擊,逼迫凹地之處的後金殘部不得不發動進攻。
近衛旅的三個營群擁有三萬六千餘管能夠事先填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在麵對人數並不多的敵人的時候,因為相對充裕的待發彈藥戰術選擇也更多且更靈活起來。
幾萬發近距離上開火的槍彈將殘敵的半數左右殺傷殆盡的時候,失去了骨幹核心的後金殘部終於動搖起來。不過張海卻不準備在收留這些成了年的頑敵了。
清脆的燧發排槍槍聲之後,是在十到二十米左右的近距離上展開火力的超輕臼銃,當幾萬支超輕臼銃火力也被消耗殆盡的時候,大部分後金殘部在身中幾發銃彈又是天寒地凍的情況下很快死亡,隻有不到千餘人的敵軍還存活著。他們中有的選擇默默的在補槍補刀中被殺,有的選擇奮起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