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快的結束戰鬥,張海再也沒有搞什麼“實戰練兵”,而是告訴攻上城頭的第七旅和近衛部隊先鋒:就像在野外同強敵野戰一樣,進入有效射程就可以沒有顧慮的開槍。
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隻付出了幾名戰士因為頭部或小腿遭到鈍擊而輕傷為代價,攻城的隊伍就殺傷了上千人俘虜數百人,還迫使不少敵人放棄武器逃到了城內。
八千多人的部隊針對還沒有遼東地區一些重要城市大的元江城可以說是兵力上綽綽有餘,沒有花費多少功夫就從城頭的四麵八方展開了向中心敵軍的掃蕩。巷戰中隻有第七旅的一名戰士在近戰肉搏中被敵兵砸中了頭部,雖然有頭盔防護也因為腦震蕩導致死亡。而殘留在城中進行頑抗的幾百名土兵還有放棄武器的大部分漢軍官兵很快就被甄別了出來。
對於那些在戰鬥中被俘而不是主動投降的敵人,隊伍沒有留用的打算,而是直接以槍彈和套管鋼矛清理了這些人。為了防止屍體帶來的瘟疫,直接就將這些被屠殺的屍體投入了江中。
無數的屍首在水中魚群的追逐下奔向南方的下遊。
除了在城頭或城內進行抵抗的人,所有城內土人的青壯以及其他類別的人口都被分別看押起來。隊伍在全城的漢民中臨時招募了五百人,並留下了第七旅一個加強連的戰士負責進行守城準備徹底控製元江城,而主力部隊在黃昏還沒有來臨的時候繼續向北展開推進。
又是一連幾天在艱難地形下的行軍,滇區的山路乃至早春時節下依然存在的蚊蟲成了遠遠超過敵人的存在。路上隊伍直接通過了不少極適合打埋伏的良好“口袋地形”卻根本沒有一支敵軍想要在這裏設伏。為了給敵軍集結兵力以便於隊伍集中起來消滅的時間,張海所率領的近衛旅及第七旅的隊伍沒有展開任何強行軍,甚至是沒有急行軍,隻是以常行軍的速度向北推進。
隊伍直倒瀕臨大理省城不過一百多裏路程的時候才遇到倉促聚集起來的土漢大軍。規模似乎有兩三萬之眾,這其中一部分似乎是省鎮營兵之類的明軍正規軍,而還有很多人從望遠鏡裏仔細看看風貌就知道是臨時征集起來的民眾。
新軍主力部隊不是第一次麵臨以少對多的壓力了,雖然往往是新軍主力部隊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往往又是總規多少有些驚險。因為在以往的情況下如果主力核心部隊用一倍的兵力去對付兩倍的敵人,又不是攻堅戰,那純屬浪費兵力。
而在距離大理城不遠的雲南境內,近衛部隊的官兵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一帆風順”的壓倒性作戰是什麼樣的。遠處的敵軍幾乎沒有多少善於射箭的人,就是群體臨陣看樣子有隻是在百步左右的距離上才開始準備放箭。而張海用望遠鏡仔細的觀察了前來進攻的敵軍之後果斷下令在百步左右的距離上就對進攻的敵軍展開槍銃火力。炮兵也以實心彈對敵軍展開側射。兩個步兵旅六個加強營戰鬥群,光是已經填裝好彈藥的燧發排槍槍管就有六萬六千餘支,如雨季的雷聲一般連綿不絕的槍銃火力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以密集的火力將敵軍成片的打到。九十多門火炮近距離上一分鍾之內的連續四輪開火打出的三四百發炮彈也齊到了類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