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開做出決定的時候,張海的口氣雖然堅決,內心其實是平和的。
經曆了前世今生的不少事,看問題遠不像一個學生似的那樣理想主義。更沒有一些影視中微服私訪之中某些帝王的那種“裝嫩”,或者裝做不識人間煙火。在新朝政權現有的整個社會基礎條件下,這樣的事兒是必然的產物,也不可能通過哪一種製度真正的徹底杜絕牛鬼蛇神。這就好比不能因為一台機器有使用壽命或有可能出問題,就拆了那台機器。但是必要的維護和清理也是必然要做的。這並不是“圍著糞坑打蒼蠅”,而是維護整個政權威信,執行力,進步能力的必然選擇。
在上層擁有足夠權力地位,沒有多少其他顧慮的情況下,不論多麼殘酷的對待也都是合理範疇。至於怎樣對待這些不是很聽話的人,後世的毛,斯,金都各有各的手段。張海也想創立創立自己的風格。
除了新軍主力部隊那種大量配備掌握旗語人才和望遠鏡的特殊情況,舊時的信息傳播速度即便是在一縣之內其實也是以“天”為單位進行傳播的。
可者餘幹縣第一一二七營的反應能力及反應速度其實都超出張海的預料不少。雖然是靠一個營五百餘人管理超過十萬人口的大縣。但依靠這半年時間裏積累起來的威勢,民間早已有不少通風報信的人。在張海等人抵達餘幹縣的當晚,當地就有人報告說一夥來曆不明身著公安軍製服的人來到縣內各處走訪。而且這些人的兵甲精良,身材也都超過尋常。餘幹縣公安軍步兵營的營長,軍管會會長王誌新也是個在新軍主力部隊裏經曆過教育的人。副營長乃至各連正副連長也是如此。
經過這半年時間的清理掃蕩,整個餘幹縣已經幾乎沒有什麼不聽話的勢力了,民眾也早已是服服帖帖。原本王誌新認為這江西餘幹雖然不算太偏遠的地方,也畢竟不是什麼京畿周邊的要地,至少開國初期這幾年依然是山高皇帝遠,不至於重搗當年南直隸一帶某些人的覆轍。
有了上一次震驚輔助部隊係統內的大事,鹽路上暫時沒有人敢做文章了。可當隊伍剛剛完成全縣占領的時候,王誌新見到這餘幹縣境內不少按時主動來交納夏稅的民眾的時候,就覺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財富與其浪費在這些平民日常的消費中,還不如積累起來。就是在步兵營內部的不少官兵骨幹們也覺得免除當地民眾過去的大戶負擔就已經不錯了。而那些稅務和雜派,聽說幾百年前元明交替的時候也是自然繼承而已,沒有免除的道理。而且如果一但免除了丁銀及其相關,那麼政權對民眾的控製就會削弱很多。這是有一些權力的人顯然並不願意見到的。
最初的時候,王誌新等人也十分的緊張,在事前就做好了一但事發,整個隊伍帶著幾萬兩臨時收來的丁銀落草為寇占山為王的打算。每人上百兩丁銀的銀錢加上整個隊伍的鎧甲和所受到的組織訓練。隻要能躲過風頭,那自保立戶至少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