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西院之家(1 / 2)

好在張海同柳香回到宮城西院之後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小惠蘭似乎也知道要到了吃飯睡覺的時間了,見到柳香來到的時候高興的主動跑了過來。可張海來到女兒近前的的時候,小惠蘭卻似乎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恐懼。很顯然:張海的身材同平時裏帶著自己一起玩兒的人差別太大了。兩歲的孩子最多記得一年前的事,可這一年以來張海總是在忙碌的征戰與訓練場上同新軍主力部隊的戰士們一起渡過的。柳香至少回來已有幾個月的時間了,參加北征前也經常和孩子在一起。雖然最一開始的時候同自己曾經的孩子也有些陌生,但彼此之間至少重新了解並建立了信任。張海對此也很無奈,隻得在母子二人一起用飯的時候躲的遠遠的。

閑暇無聊的張海向這宮城西院的舊居閑逛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曾經臨時在皇宮裏修建起來不比尋常的城裏民房好多少的簡樸房宅在出征這半年左右的時間裏已經大變樣兒了。許多地方不再是狹小的房間組成,而是如這宮城內的其他宮殿一樣擁有廣闊而高聳的廳堂,專門的劇場以及多了不少新奇設施的練功房。在張海大致的估算下:這一間房屋平均下來至少就在百平米左右。客廳會場,練功房,臥房,水房,廚房,書房乃至中間的走廊總計差不多有累計一畝左右的室內麵積了,如果包括這前麵的花園與池塘,整個西院差不多擴大到三畝左右的範圍。其實張海在出征前也有改善舊居環境的想法,畢竟在這宮城宮殿群中那樣一座似是老百姓尋常民宅一般的院落實在是太過突兀了。可卻沒有想到,這西院不但擴大了很多,而且沒有繁雜的雕刻裝修,也擁有很多與眾不同的東西,比如書房內這世上罕見的玻璃窗,乃至超越這個時代歐洲建築理念的采光設計不俗的門窗構劃。

這樣一來,整個西院雖然沒有皇宮中的其他宮殿那樣看起來宏偉而龐大,卻也不是特別的礙眼了。

見過這些,張海就大致明白了:對自己平日裏的不少言論,想法都能十分熟悉的人,恐怕也隻有極少數核心弟子了。而極少數核心弟子還留在南京的就隻有李峰,而李峰為了避嫌沒有居在這附近,就是日常辦公或者接見其他下屬的時候也特意選在了人多眼雜的宮城東工匠坊那一帶。

不過,個別沒有跟隨隊伍出征的小女孩也居住在這附近,張海就問了問應該了解這些事情的一個孩子:“這西院的重建,大致花費如何?這是你應該知道的吧?”張海像留守宮城的劉冬兒問道。

“原料大概是三千五百兩左右,主要是運費和加工費,如果隻算修建所花費的人工,大概二百餘個工人分兩班忙碌了四五個月。也有千餘個工月三千兩左右的銀子。聽一些此方麵的官員們說:因為這些木料石料不需要轉運北方,加工裝修方麵又沒有什麼要求,而且這廳堂也不算太大,雖然同等麵積的成本人工十倍於尋常民宅,但比起同等規模的皇宮建築來說卻僅有其十分之一的成本了。”劉冬兒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