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精進槍械(一)(1 / 2)

即便是出宮微服受到限製的傳統帝王,也不可能僅僅靠在禦書房內處理奏報就掌控權力。除了對不少臣工的召見外,還有一套太監體係負責接人待物乃至監督權力的履行和落實。

張海也知道自己同樣不可能隻靠自己及身邊的人在宅內處理政務就能掌控天下的權力,尤其是在新朝在很多方麵的要求比傳統王朝更高的時候。因此對柳香說到:“直屬兵工單位就在宮城西,明天我們去看看吧,看看新出產的一批農具怎麼樣,能達到什麼樣的品質。兩萬多人的兵工單位,這方麵是這幾年的重點。每年如果能生產出百餘萬件犁耙,秧馬,耬車,那麼按照十年的周期計,就可以生產並民間保有千餘萬件新式農具,這些東西都是漢代發明的了。可直到今天,在民間也並不普及,更別說品質等方麵的要求了。僅僅是用於關外和江南的官田,想比就能夠增加不少效益了。”

張海這才忽然發現:很多先進而方便的農業工具早在很早以前的時候就早已發明,結構也不複雜,然而直到近現代在傳統的小農經濟中不知未何,似乎仍未推廣和普及。想來想去也隻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在人均耕地麵積有限的情況下,為了保持基層秩序的控製,有意的濫用人力,以低效來換取穩定。這個問題在全國僅有一億多人口的當下或許也存在,但至少在關外以及東南的官田係統能或許並不存在這個問題。

柳香這時候關注的卻是另一件事:“那些農具的生產難度不大。按照現在的生產進度來估計給官田裏的農民配備足夠的農具也問題不大,這些農具我們要免費的發放麼?”

張海起初想的也是免費發放這些農具,畢竟在江南官田中還要受取不算輕的稅賦,如果還要推廣這些成本對於普通農民來說算不上可以忽略的新式農具,怕是有不小的阻力。不過最終還是決定要在這方麵強行攤派。免費得來的東西,同花費不小的代價得來的東西,那重視的程度肯定不同。如果這些複雜的農具得不到認真的對待,那恐怕要給有效壽命打上不少折扣。

“按成本還有包括利潤在內總價格計算吧!即便這樣,每人的負擔也不過年均一兩而已。如果要彌補,我們可以在農業收購價格方麵稍做一些調整就好。”張海最終認真的回到。

這時柳香就提到了這幾個月來依舊維持運轉的槍銃部門新製出的兩種火器,各約百餘支左右,一種可以在有效射程達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情況下從後麵填裝子彈。一種裝有更完善的膛線,可以讓子彈擁有相當的精度。

當然,自從當年起事以來,尤其是近兩年的征戰,包括張海在內都對利用大量填裝好的簡單精製火器組成的新的火力與戰術體係十分滿意。按張海的看法:即便不考慮新軍主力比其他後世架空小說其他多半仿西方“排隊槍斃”模式的滑膛槍部隊在軟實力及精兵政策方麵所擁有的優勢,其火力水平表現也遠遠超過了拿戰時期同等數量的西方列強步兵了。在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下能夠搞出來的單兵單件模式的火器還會有那麼大的價值和意義嗎?張海不敢做論斷,決定在第二天隨柳香一起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