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家的人?他們會來麼?”張海對此當然不是一無所知,從前明的人那裏就了解到,早在多年前硫球前來朝貢的人就由東瀛強藩代替了。當初明朝冊封的船隊還同這些人發生過衝突。
如今這自稱是硫球來使的所謂“硫球使團”八成就是島津家包辦的。這在前明禮部的不少人中也是眾所周知的秘密。
“當然不是隨那些使團一起來的人,而是兩個月前經過我們外情的人費了不少功夫才最終請來的秘使。當然,為了防止意外,持有尚豐王的印信以為證明。”李峰回到。
“這恐怕瞞不了把硫求當作自己屬地的人吧?”張海依然有些疑問。
“那些倭人對硫求一帶的控製並不嚴密,而且做為商貿之地來往的人眾多,我想這種聯絡應該沒有走漏風聲。即便走漏了消息,我看也沒有什麼大礙,畢竟密談的內容並沒有憑據。”李峰回到。
張海原本自然而然的想到對那些冒充別國師團來的島津家的人施以顏色,但思索再三卻放棄了這個打算。從島津家曆史甚至未來的一些表現來看,這個強藩能夠從戰國時期延續到舊日本時代幾百年,必然在外交及見識能力上並非是簡單僅僅隻有蠻勇的土著。他們在萬曆援朝的時候就同大陸上的軍隊打過交道,更不會不清楚新朝大軍是怎樣摧枯拉朽一般的在短短幾年內掃平關內外奪得天下。如果自己對於這些人表現的太過強硬,那麼很可能使這些人為了避免惹禍上身主動放棄硫球,這對於今後對日尋機開戰來說多多少少是個麻煩。
因此,張海沒有決定首先召見真正的硫求密使,而是決定先按照次序決定見見島津家來的那些人。當然在這之前,按照以前的次序,朝鮮是中原王朝藩屬國中數百年來最為恭順矛盾也最少的一個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南洋諸國,再次硫球,最後才輪的到曾經鬧過不少矛盾別扭的東瀛。
舊時並沒有現代的大使製度,不過做為理論上的宗主國,自明代開始也有類似歸為禮部管轄的類似機構。如會同館,四譯館。負責各國來使的接待和翻譯工作。
新朝定都南京之後,因為張海等人的宅院一直並不輝煌氣派,負責這方麵事情的李峰等人也不得不把這類機構降低要求,整個南京城負責口譯與接待的會同十八館似乎同尋常殷實人家的民宅沒有多大區別,四譯館內工作的舊有官員也是如此。現代時按照西方的規矩使館屬於使節的領地,而在此時還沒有這個規矩。十八館的主權屬於做為宗主國,君主隨時可以去各館光顧。各館的管理也完全由宗主國的人員負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是國際客棧一般。
自從明朝二百年前就定都京師以來,南京的會同館本來就破舊不堪,也就是近幾個月隨著殘明政權的徹底瓦解和新朝統一關內關外,這長期沉寂的南京會同館才有了些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