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島津使團(1 / 2)

四月初七晚上的時候張海同柳香及孩子一起在西院普通的臥房休息,沒有去那間獨特的房間,同時也在思考著有關對日和對朝的戰略。

這一天張海也從身邊的小女孩們那裏查閱過有關一些朝鮮和日本的情報資料,在一些情報資料結合張海前世的大致印象:此時的日本應該有兩千五百萬石的農業產量規模。這裏的石當然是指日本標準的大石,折合一百五六十千克約兩三石新朝石製單位的規模,人口也應該差不多有兩三千萬。

朝鮮的人口公報上是五百萬左右,實際肯定有所隱瞞。按照近代以後朝鮮與日本本土人口的對比,朝鮮半島的人口至少應該為日本三分之一才是合理的。

當然,朝鮮是中央集權製的傳統國家,這種國家的兵力動員能力頂天可以看成擁有五百萬統計內人口的軍事化大國。而日本是武士傳統濃厚的封建大國,兵力動員力說不定趕超中國曆史上戰國時期的各國之和。

張海還了解到:按江戶幕府的規矩:每萬石常備軍約150人,這樣算下來整個日本各大名的常備軍總數應該在四十萬左右。可實際上按照戰國時期更高每萬石500人的標準累計能夠動員的兵力上百萬也說不定,這還不包括農兵。換句話說:此時代的日本軍戰鬥力雖然並不比平均水平的明軍更高,卻也是一個相當於明朝那樣的大國。要擺平它,以代差級別的壓倒性絕對戰力優勢沒有主力部隊幾千人傷亡甚至幾千人的犧牲也很難辦到。

以前自己總是避免在開國的時候對外大戰,主要顧慮就是擔心一口吃不下胖子反而造成軍事體係的擴散,而在財力上,如今新朝的國庫無疑是充沛的,暫時還並不擔憂這一點,兵力上也不是問題。當初的明軍也曾經給新軍主力部隊不少壓力,一是自己八個旅的戰鬥群還沒有完全形成顛峰時期的戰鬥力,而是要保衛的地方太多,作戰地域太遼闊。而日本的兵力動員能力雖然高,但海上力量卻並不強,國土縱深也不大,這樣算下來隊伍沿日本海岸展開攻略的時候能夠相對的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擁有製海權就擁有相當的主動權。

因此,要不包盡快展開征日攻略,就要看看那些日人的見識如何了。

第二天的時候,張海首先見了從硫球來的使團。這個使團與其說是硫球王國派遣而來的,倒不如說是薩摩藩派遣而來的。

自從十多年前開始,硫球每年來進行朝貢貿易的船隊就都是基本由島津家的人來負責的了,當然還會象征性的攜帶幾個人質一般的硫球使者做代表。這些事情以前在禮部的不少人都清楚。不過再大多數情況下,官麵上對這種事情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此時的張海卻已經有了一些想法,想先見見這島津家的來使,看看這些人究竟是盲目的自大,還是像朝鮮人一樣恭謙。

似乎是島津家的人早已預料到了這新朝同舊朝可能的不同,這次前來的名義上的硫球使者不在是以前禮部認識的人。不過,張海直接讓李峰傳話讓薩摩番裏能夠說的上話的人前來宮城之中單獨朝見,這還是在薩摩藩的使團中引起了不小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