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正麵海戰(1 / 2)

九州以南的海域再往西一點就是曾有死亡之海傳說的地方,要選擇海上風浪比較大卻又不能太大的天氣出海作戰本來就是最有經驗的漁民也難以判斷的事。

島津家的水師雖然很少在海麵上參加戰鬥,可平日裏的海訓乃至執行貿易或護航等任務卻從不敢懈怠,每一個人都是與海打了至少幾年以上交道早已克服了絕大多數海況下暈船的人。大多數船隻做為不需要遠洋的火船沒有安排太多的炮口也沒有攜帶太沉重的貨物。不少船的船身還仿效當年朝鮮的龜船做了最大限度的加固,可是以這些不算太大的海船如果遇到大的海上風暴能有幾成幸存,還是沒有人能有把握。更不要說麵對強敵終究會麵臨什麼情況了。

海上的風浪越來越大,出航的島津家的船員們不得不把硬帆隻升很小的高度以避免整個帆麵在大風中損害。眾多並不算大的海船在那比船舷還要高的大浪之中飄搖著,惟有不遠處時隱時顯的友臨船隻能夠給人以安全的感覺。

“這一次乃是國戰,天照大神會像當年一樣站在我們一邊的。”各船的船長們也隻能這樣安慰著船上的人們。

“如果是那樣,還用我們在這樣的天氣下出戰幹麼?強敵登陸的時候自然會有神風給予強敵重創。”這時代的船員和船長們之間的關係大多不像陸上的隊伍那樣森嚴,有船上的骨幹卻對所謂的天照大神為之不屑。

“就是在幾百年前,神風也隻是重創而並沒有讓對手全軍覆沒,最終還是要靠我們的努力擊敗強敵。”在出戰前針對海上的隊伍裏不少的悲觀情緒,島津家當然也有所準備。

從鹿兒島出發再經種子島附近的宮之浦月,然後經過一係列小島地表抵達奄美大島附近在正常的海況下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但是在這陰雨連綿海上風浪又不小的情況下卻大不一樣了。

航海經驗遠遠比新朝主力水師更為豐富的島津家船隊也不得不把船隊的隊形拉開很大的距離,並派遣出經驗豐富的船長在四周偵察。在夜晚的星月都難以見到情況海上的船隻也隻能依靠羅盤來辨認方位了。

經過兩天有餘的航行,島津家所出動的二百餘艘船隻五千名水師和所攜帶的武士組成的龐大水師終於接近了南方那似乎並不算小的奄美大島。經常來往這些島嶼的島津家水師對於這些島嶼遠遠要比高海量周鬆等人熟悉的多,當遠出的陸地隱隱約約浮現的時候就略能看見一二。

就在這時候,在海上風浪的聲音之中似乎隱隱的從遠方穿來了隱隱的炮聲,似乎如悶雷一般,在旗船上如果不是注意力和聽力都極好的人甚至難以聽見,可遠處的旗船還是在雨霧之中通過旗幟接力傳遞信息讓負責率領船隊的人明白了海麵之上發生了什麼。

海況十分不好的情況下,周鬆不敢讓自己遠洋航海能力並沒有十足把握的船隊全都撒出去在島嶼外海巡邏,但還是派遣了部分船隻在島北重要的港灣與村落聚集地之外巡邏以防止可能的危險。為了防止北麵可能的強敵在這種天氣下登陸,島嶼周邊的山上部署了不少的觀察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