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京城考驗(二)(1 / 2)

張海在這件事之前思考過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不要像後世領導人那樣在諸多群眾麵前那樣當眾講話。從技術乃至今後獨自行動的一些考慮上,這樣做肯定不合適。因為在沒有擴音器的當下,幾乎可以毫無疑問的肯定幾十米乃至百米外的群眾是根本不可能聽清自己說的是什麼的。而如果自己當眾露麵,自己的外表相貌就有可能在太多的人麵前暴露,這也顯然不利於今後的“微服私訪”

但張海覺得還是需要這樣一個儀式,想不露麵的難度並不大,就算沒有麵甲的特殊頭盔也能遮擋住臉部的很大部分。幾十米以內的近距離從說話的聲音到麵部輪廓當然有可能被人記住,但是人群主要並不在能聽清自己語言,看清自己準確麵孔的範圍那就安全性大多了。

至於自己的發言內容想讓人知曉並不是什麼難事兒,講話的旨意當然可以像後世多國會議或新聞發布會那樣由“翻譯”負責向下傳達,不論是口頭還是書麵。

五月初六的早上當太陽已經高高升起的時候,五萬餘名軍內外趕來的“代表”集結在承天門外的新開辟出來的廣場上。因為此時的北京已經不是首都,沒必要過於排場,這個“廣場”遠遠沒有後世天安門廣場那個麵積,總共不過三十幾畝的麵積而已。

經過這麼多年的鍛煉,尤其是在教育弟子成長的過程中,張海已經變的即便在麵對麵的談話中也算不上不擅言語,這種當眾場合下的講話更不是第一次了。城樓下的人們沒有可能聽清自己講的是什麼,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自身過大的壓力。

自從新朝建立後不論在正式場合還是私下場合,張海都沒有所謂的“龍袍”,但很多鄉下來的百姓代表麵前如果不穿明黃色的“龍袍”,可能就會引起誤會,認為城樓上講話的那個人頂多是個丞相之類的大官,而“聖上”可能並沒有來。

為此,張海也隻好在精製的全身甲之外套上了明黃色的外套和帽子,從遠處看至少可以知道城樓上的這個人很可能就是當今“聖上”而不僅僅是什麼“大官”

張海講話的大意在新軍內的弟子及不少軍官們看來沒有什麼特別,還是像以前那樣樸素的“新朝白話”,沒有什麼冠冕堂皇的東西。可是下麵的人們聽授不少宣講員旨意的人聽起來卻覺得不可思議:原來那麼大的人物說話竟然比鄉下的童生尋常讀書人還要通俗,像是親人們在家裏的聊天一般。

五月初六的早上張海在承天門前的講話中所闡述的內容並不複雜:一次將這麼多的人交給天帝來決定他們的生死,並不是因為嗜殺。而是要革新天下,就需要確立“理高於親”的原則。這些人中的多數或許也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庭或者親人的利益才與新朝為敵,甚至還有的僅僅不過是犯了諸如“親親相隱”一類的罪行,但是他們的行為才是舊的世道與人心敗壞的基礎,也是大同治世得已實現的最大障礙,最終:那些表麵忠於家庭或家族的人其根本的追求還是基於庸俗的個人利益,家庭或家族內部之間除了直親之外也絲毫不會讓人覺得有多少幸福可言。處決這些人不僅僅是因為這些人曾經與新朝為敵,還是懲惡揚善,警示後人所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