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戡亂決心(1 / 2)

見到對手的“撒手鐧”基本失效,張海等人所率領的船隊迅速折轉向東南方向的海域借助著風力和人力螺旋槳的動力擺脫了敵船的堵劫,並在北麵的敵船隊同剛才那十艘敵船回合前逃到了東麵的大海上。

自北麵而來的敵船也借助帆力和人力螺旋槳動力追了過來,並在大海上連續追擊了幾個小時。

張海等人所在的十二艘船上的鏈彈大多消耗了,因此不敢在太近的距離上同敵船比拚炮火,而是當敵船接近到兩裏左右的距離上的時候就在海上展開了炮擊。

若是在陸地上,九斤彈加農炮對於兩裏距離上船隻或城牆大小的目標雖然做不到每發必中可也能有還算湊合的命中率,而在這大海之上命中能力顯然下降了很多。不過即便如此,給予來襲的敵船相當損傷使其不得不放棄追擊也足夠了。

連續兩個小時的航行中,各船的近百門加農炮以實心彈展開了平均四十多輪開火,打出的四千多發炮彈雖然隻有三百發左右的炮彈命中了追來的敵船,平均三十發左右實心彈的命中雖然沒有打沉一艘敵船,卻似乎讓敵船內的人員遭受了不小的傷亡,再也沒有哪艘敵船能夠縮小同張海等人的船隊之間的距離了。

膠東半島海岸附近大海上的炮戰持續的時間不算斷,不過好在並沒有給張海等人所率領的船隊帶來太大的壓力。看起來那些反叛的勢力所能夠調動的資源也就如此了。

張海對身邊的戰士們平靜而鄭重說道:“隊伍之外的舊勢力乃至很多民眾不理解我們甚至敵視我們,就連隊伍之內也有不少人忘了我當年所說並讓不少人學習的話,依然覺得我們新朝政權是在打江山做江山,甚至覺得要維持政權並不給某些人以寬容和機會就是過於嚴苛,如今那些人要狗急跳牆,我也必不會寬容。”

其實當初不少並不理解張海,覺得過於嚴苛的親衛連戰士現在也釋然了:正是因為天帝同師傅在一起並不是一個傳說,師傅做這些事情當然就毫無畏懼。

張海在很早的時候就想到過曆史上的不少事情,從曹操當中燒信,再到後來香港廉政建設時期的“過往不糾,嚴懲再犯”這都是正常情況下人治政治的必然選擇,因為沒有哪個頂層是無敵且萬能的,即便做為外來的殖民者有的時候都不能免俗,需要做出一定妥協。但張海早就下定了決心一賭命運,不打算做這種妥協,也不想讓整個社會養成這種妥協的習慣。

而如今北京城中的事情如曆史那般發生並被充分利用之後,張海在這方麵的信心就更大了:毫無疑問:那些隊伍內外的反對者挑選了一個非常糟糕的時間點來起事。在他們有所動作不久,京城的消息必然就會像一盆應頭而下的冷水,潑的那些人土崩瓦解。

經曆了天津碼頭附近和渤海灣附近的攔截後,南下的船隊就在也沒有遇到什麼危險和阻礙,動員出這樣的力量似乎也是那些人能力的上限了。小船在大海上盡量在離海岸不遠的地方航行,大概經過船員們在人力踏板艙連續七晝夜左右的艱苦努力,船隻終於駛入了長江口,回到了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