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津家並不是不知臨敵應變,白天的震撼也讓不少來援的人謹慎起來。為了避免集結起來的兵器再如水師那樣遭到對手神秘武器的密集殺傷,夜間執行進攻任務的人終於想到了變通的辦法:那就是在夜襲的時候所有人也想白天那些強悍的對手一樣以匍匐前進為主。並且在戰鬥隊形上采取少見的單列橫隊並進行有縱深布置,六十米左右的攻擊正麵上隻布置一百個人,四千人的島津家主攻部隊形成連綿一裏而且彎曲的長縱隊。每個爬在地上的人未必有鐵甲護身也要背著盾牌前進。這是島津忠恒除了花費巨大時間的坑道挖坑突擊外所能想到的減少各種因素傷亡的最好辦法了,畢竟臨近午夜才能完成突擊準備的情況下,可供夜襲突擊的時間並不算多了。
午夜時分,正當負責在夜間偵察動靜的敵人發覺岸上的新軍官兵似準備大規模輪班換崗的時候,進攻的信號終於發出了。
鹿兒島城內的敵人進一步改進了投石機的攻擊方式,開始試探著用人力投石機發射數量多卻更小一些的碎石。日冰雹般的石雨砸落在緊臨鹿兒城前言壕溝一百米縱深大約五百米寬度的新軍防禦陣地。
經過又一個半夜加上黃昏總共八個小時折合一個工作日的工事作業,灘頭上登陸的第二旅先遣部隊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工事體係。配合三千人部隊蜿蜒曲折不寬單有一定深度的壕溝已經總計近萬米,並且還有不少的炮位和彈藥囤積點。大部分人蹲姿掩蔽在坑道內的時候雖然從天上各個方向上調落下的碎石也有相當機會造成傷亡,但是在大部分官兵有完善鎧甲防護的情況下遭遇傷亡的概率大幅度降低了。投石機發射的較大石塊這些簡單的掩體就難直接防護,但那樣敵人的攻擊效率就一下降低了不少。
鹿兒成內以百餘架人力投石機在短短的時間內累計向城外的戰士們拋出了三千多次累計幾萬塊兒磚瓦碎石,總共隻造成負責輪流在戰壕內站起身值班警戒的戰士們大概百餘人的戰鬥減員,還有一二百人雖然負傷並沒有造成致命傷害。
可島津忠恒卻認為這些黑夜裏難以躲避的石雨已經足夠對灘頭上的強敵構成相當的威脅了,就算沒有將灘頭上那些挖坑的強敵殺傷大半,也會使其因為心理上的顧慮而不敢露出頭了。這時候,悄悄潛入海麵上的“水鬼”開始對灘頭上的戰士們的陣地進行佯攻。
按照島津忠恒的想法:午夜前後正是海水在夜晚接近漲潮的時候,從水路前進不但可以用海浪的聲音做為掩護,而且可以在相對長一點兒的戰線上讓防禦的一方疲於奔命。這比從城頭下城攻擊更為隱蔽,也比從城頭至海灘包夾的個狹窄的側翼進行攻擊更有可能達成突破。
沒有乘船而是泅渡而來的水鬼們與忍者們並沒有什麼陣型,上岸後像海龜一樣很快就爬行到距離第二旅防區臨近海灘的外壕附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外壕附近竟堆積了不少枯葉,也有一些細線串起來的小鈴。這雖然沒有因引來射擊,但壕溝裏的不少火光卻點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