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抄掠江戶(1 / 2)

舊曆九月十二日入夜之後部署在江戶城外的隊伍在輪班休息中過夜,時常保持一半的人用於警戒,要以萬餘人左右的兵力包圍三十裏長的城池,即便以新軍主力部隊那種較傳統冷兵器部隊更為鬆散綿長的標準,也隻能組成十分單薄的防線。

入夜後預想中的城內敵軍大股集中突圍並沒有發生,僅僅隻有零星出城的精銳同城外的部隊發生了交戰,結果當然也是一邊倒的。除了城內的極少數人通過極為隱秘的地道在夜間得以逃脫外,大部分商人市民以及武士都來不及從城內逃脫。

通過夜間的這幾次精幹武士的突圍交戰,江戶城內留守的不少家臣家將也都真實的了解了自己將要麵對的是一支什麼樣的對手,為什麼能夠在海灘附近對兵力規模龐大幾乎傾巢而出的主力大軍獲得勝利。

在不少的對抗演習訓練中,新軍們都會假定對手不惜一切代價的頑抗到底,尤其是經曆了去年北征時對後金的戰爭後。可這時忽然才發現:同儒家文化圈的大明都不太一樣,當日人意識到自己麵臨的是一支根本無法對抗的力量後,出來主持局麵的德川秀忠很理智的選擇了投降—無條件的投降。

王永還是覺得有很大可能性是詐降,即便當守軍讓出了不少地方的城頭和箭樓也有這種感覺。因為這日本列島上的大城實在是太詭異了。幾乎完全由木製構建的木製小鎮一沒有裏坊二沒有風火牆,難道這城裏的人就不怕幾具火把就能讓方圓十裏的城鎮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王永所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新軍提前攻到了江戶,在江戶城原本的曆史上的17世紀中葉也發生了一次十分嚴重的火災,火災蔓延了整個城區,並燒毀了大部分建築,死亡人數幾乎與後世二戰末期的東京大轟炸比肩。

“這哪裏是城鎮?分明就是柴火堆嘛!你讓你們的人告訴城裏的人,新朝大軍覺得這裏的建築全都不符合安全標準,男女老幼限中午之前全部集結在城西南角,中午的時候我們會在全城點起大火。”高海量對城頭上投降的殘敵使者傳話道。

王永忽然想起了什麼,低聲對高海量說道:“這些似乎有些不合適。不利於我們全麵清剿和搜刮城內錢糧。”

“那晚一些再燒也無仿礙!”高海量並不以為意。

新軍從起事階段到今年以來不少地方的查抄,吃大戶算是後勤基本功和軍隊任務之一了,對此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極有政治經濟意義的大城會蘊藏不少金銀通貨乃至不少的糧食,大部分財富當然是地財而非浮財。有效取得地財的方法就是至少針對城內富貴群體的大規模遷徙。

在中原等地這方麵最大的難度就是如何將全部的富貴之人甄別出來,在繁華的地方固然也會有窮人和乞丐,但也會有規模不小的一個小康市民階層,除了特別有名望的人外大戶們脫下綢衣換上棉製的衣裝偽裝在這些人裏甄別起來是一件頗為麻煩的事情。

不過關於這個問題王永乃至張海等人在船隊出發之前就做了不少的思考了,中原雖然同樣有婚姻上的門戶之見乃至階層之間流通的障礙,但是相日本這種階層固化的社會流動性還是強了很多。平民百姓之間也有窮富壯弱之別,階層與階層之間似乎有著比較明顯的階級差異,工農及大部分普通市民的身高範圍很少超過一點六米上下,而富貴群體的身高氣質往往有著同一般百姓顯而易見的差別。差錯和誤判可能會有,但隻要不是差錯率太高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