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堡壘攻防(1 / 2)

這些輕標槍一般的巨箭乃至所用的大弓都不是現有的新軍主力部隊編製的裝備。畢竟在新朝掌握的物力財力相比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之後,已經能夠大規模的通過精製的火器改善自身的火力了。

但是在九州治安戰初期聽取了一些前線作戰的報告後,劉洪濤卻明白如今新軍主力部隊很可能麵臨的一種新型作戰方式:不是在大規模的戰鬥中正麵以少對多的硬悍強敵,更多的可能就是這種應對日常的襲擊。在日本列島這個堪戰兵力接近整個明朝的“軍事大國”被擊倒之後,這種作戰方式就越來越多起來。

因此隊伍內也就從規模龐大的繳獲中挑選出了一些武器裝備到各部隊中。

第二旅是新軍的老部隊了,雖然有不少人退役,但還是有不少經曆過當年完善弓手訓練的骨幹。再加上以十一兩重的標槍般巨矢放箭的時候,最大射程一般不過三四十米左右,直射射程一般也就在十米左右,做為非主戰裝備的情況下對射術的要求不在有以前那樣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箭羽和箭杆的要求都不像真正的弓箭要求那麼大了,除了利用原有的日式巨矢外,還可以用不算太高的工時成本乃至技術要求由駐紮在當地的部隊臨時製作。

四十餘萬日本武士中合格的弓手比兩宋軍隊中還要少,達到新軍標準又沒有毀於戰火的不過兩三萬張弓,不過這也讓駐紮在各處的隊伍都普及了不少。

巨矢在發射的時候弓弦空放率很低,弓弦的速度不快,發射很隱蔽,雖然在黑夜裏從堡內憑借著聲音向外拋射根本談不上什麼準頭。但因為進攻的日本武士在夜晚的兵力過於密集,並且在黑夜的時候不像白天那樣容易躲避拋射而來的箭矢,這使的土堡外壕溝處的敵人不段有人被射中並倒下。

這比重鉛彈還要重的箭矢射在那些大多並沒有鐵甲護身的殘敵身上殺傷效力甚至強於十毫米口徑左右的燧發排槍射出鉛彈。三十多張弓每一輪三連射都能將近百支重箭拋射出去殺傷十幾名靠近的敵人,當敵軍開始衝鋒的時候每一分鍾內都有幾十名來襲的敵軍被殺傷。

不過一個總共五六十人的土堡內即便超過一半的人普及了巨弓、並擁有上千支箭麵對幾十倍兵力敢戰之敵的夜襲還是有些杯水車薪,在付出了百餘人左右的代價後,巨矢消耗的差不多了。堡內的戰士們隻能用輕箭對逼近上來的敵軍直射,雖然來襲的殘敵裝備鐵甲的並不多,但在大大縮小了包圍圈和戰線後還是終究的豎起了用木材簡便製作的盾牌來抵禦黑暗中可能的襲擊。

經過短暫而激烈的交手,盡管土堡內克製著自身盡量不發出光亮和聲響,整個土堡的位置還是被進攻的敵人大致查探的比較清楚了。攜帶了引火之物的敵人把為數不少的幹草木柴囤積在了並不算廣闊的小小土堆之下燃其了熊熊大火。

火光在煙霧的籠罩之下並不算多麼的耀眼,但卻把小土堡周邊二十步內的景像照亮了起來,背風方向上的敵人借助火光大致看清了土堡在一丈高度以上的射口,上百張弓便向射口射出了密集而精確的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