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戶攻略的全軍戰報中,也提到過城頭被輕易的拿下,而敵人的抵抗主要集中在宮城附近乃至市區之內。這使得占領了朝鮮王京的第六旅官兵們也不敢大意。
同江戶城比起來,此時的朝鮮王京麵積隻是稍小而已,並不足以讓哪怕八千人的加強步兵旅從容的展開進攻,楊波隻得留下三千左右的兵力負責朝鮮王京城頭的防禦,迅速率領五千骨幹主力官兵沿著朝鮮的主要街道從三個方向直逼敵城的中樞地帶。
有過不少戰事經驗的楊波乃至新軍部隊中的軍官骨幹都清楚:這種重要城池的突襲作戰,講究的是惟快不破。拖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讓守軍反應過來組成象樣的抵抗。
朝鮮王城之內的王宮規模還是超過了不少戰士們的想象,如果不論故宮內有很多運輸相當困難的巨石巨木,建造成本遠非一般,僅僅以外在的建築規模來看:僅僅一座漢城王京內的宮殿總麵積就絲毫不比像北京或南京那樣的大城遜色。其建造的規格也要超過明時一般的王7。
不過曾經經過張海不少時日的教育,在邏輯思維上並非外行的楊波很快也就想明白了:朝鮮雖然是一個人口頂多隻有數百萬最多不會超過千萬的國家,但政權的財政組織能力卻並非一般中原王朝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可以並論。再加上它沒有戰備上的高負擔,用於皇宮開銷的規模就不會比中原王朝那樣的大國遜色多少,遠超一般王府了。
朝鮮王宮的正宮是擁有悠久曆史的景福宮,麵積相當於故宮的三分之二,不過因為幾十年前倭亂的緣故這裏卻已經蕭條了,主要的建築群不少毀於戰火,比張海剛剛抵達南京時已經荒廢近二百年的南京宮城還要蕭條。
而另一座建築群昌德宮從城頭上用望遠鏡望去卻還算完成並且氣勢恢弘,麵積至少相當於故宮的一半,雖然也是二百多年前修建,卻在幾十年前的倭亂中保持相對完好。除此之外,城內還有很多王府規模的宮殿大宅。
見到這種情況,楊波也多多少少感覺到一絲欣慰:這個人口不會超過中國十分之一的大明藩屬竟然有財力修建這麼多宮殿,那麼整個京城的地浮財就決非泛泛。說不定不會比在江戶城的所獲少。
麵對規模龐大的宮殿群,楊波依然采取了分兵進攻以最快的速度力求將對方的權貴控製起來的做法。
整個朝鮮王京之戰,第六旅在發起進攻後的一刻種內就控製了完全沒有抵抗的城頭,而在不到半個時辰之內以最快速度突襲入城的大軍就已經將城內的重要宮殿樞紐保衛起來。按照楊波的估計,在第一營群以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兵力進攻最為重要的昌德宮,那裏多多少少應該有些抵抗才是,就給進攻昌德宮的第一營群配備了較強的十六門九斤彈加農長炮。
剛剛停下來就展開火力的九斤彈加農炮僅僅在三分鍾之內展開了六七輪開火就以百餘發側射的炮彈在宮城的三處轟開了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