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群中圍攏過來的卻不是三人也不是四人,而是五個人。徒手勝三人在北宋時的校場比武中就是一種選拔精銳的方式,勇氣力量意誌都比他人明顯占優的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依靠氣勢和先發製人先解決一個,然後再對抗另外兩個。水平一般的人不懂得快速攻擊要害的道理,往往不能在同伴被擺平前讓一個身材力量勇氣都比自己明顯強的人喪失戰力。
可打架中的實踐經驗表明如果是以一對五那就大為不同了:就算是同級別的男人和女人打架,戰勝五名女子也很不容易。因為尋常人的拳腳對弱者也不能保證一次就讓對方很長時間喪失戰鬥力。身材龐大的人陷入五個人的圍攻中即便依靠先發優勢幹掉一個麵對其餘四個也很危險。
前來出頭的這五個人自然也是新軍中身材和技藝比較突出的人,同張海之間的身材差距看起來沒有一般人同張海之間那樣懸殊。這五人麵孔上那種打架前的獨有氣勢也裝的很足,給人一股莫名的威懾。
五人麵對看似不弱的對手沒有迅速展開從各個方向上包圍,而是如一個步兵伍的尋常戰術那樣聚集在一起逼近過來,想陷入近戰再展開圍攻。
張海的力量乃至徒手的攻擊力也非同常人,當然有把握在硬拚中解決掉這五人。但畢竟不知根知底,若是這五人有親衛連中個別人或者自己曾經見過的一些高手的實力,那陷入圍攻就比較危險了。
張海的腳步忽然間晃動起來並向後逃起來,這時代江湖人士在實際的打鬥中也總結出不能紮馬步死打的經驗,往往也是竄蹦跳躍,但是這麼明目張膽的後退“遊動”卻還很少見。畢竟這時代的武人中還是多多少少重視榮譽氣勢麵子之類的東西的。
那五個人原本有些緊張的情緒也在對張海的輕視中放鬆下來,更加自信的追了上來。可這也讓五人之間的距離多少拉開了一定的距離。
張海見機忽然見迅速低下身子猛然間停了下來,並用左腿猛蹬最近一個人的膝蓋附近的區域。
尋常人徒手搏鬥往往是拳擊最為有效,因為從頭麵到胸腹很多抵抗能力不強的部位都在上盤。腳主要是用來控製距離或防守,可當力量比尋常人大了數倍的情況下:不經心不結實的一擊也能讓一個沒有經過完善抗打訓練的人迅速喪失戰鬥力了。至於運動中的距離感方麵的專項對抗訓練,就更是如同抗打能力一樣屬於舊時代的傳統武術最為欠缺的地方了。再加上張海的身長腿長也優於常人,這個優勢就更是明顯。一名逼近到近前的人迅速就在二三百公斤的力量下被蹬中了腿部一下就摔倒再地。
緊接著張海熟練的左腳落地身體下伏右腿向另一個趁機逼近過來人掃去。足夠的體重和足夠的力量之下當場就又將兩個跟上來的人一次掃倒。
趁接下來的兩名對手有些惶恐的時候,張海迅速的護住向前進步並以尋常的直拳向對手發起氣勢洶洶的進攻,同時微微側提膝蓋護住要害,當即就打倒。另一人也用拳腳打在張海左腿和左臂上,但似乎絲毫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