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太平洋並不太平,陳勇與秦濤所率領的兩支船隊在先後多次遭遇到不小的海上風暴。再加上幾個月新大陸決戰中的決戰整個遠征步兵旅幾乎戰鬥傷亡過半,不少補充進來的黑人與印第安人雖然是優選進來的,可短期的訓練仍然不可能讓這些人在遠航適應能力和危機情況下的損管能力上達到新軍主力部隊一般官兵的水平。
不少在戰鬥與風暴中破損的船隻不得不放棄,不少給養也因為船體進水和氣候原因損失了,就是隊伍在行進過程中所消耗的給養也要比原來的預想消耗的更大。
為此,陳勇也不得不改變原先的要求,除了維持航行所必須的硬帆帆手以外所有的成員停止每天一切不必要的活動。就連可能消耗“腦力”的看書或旗牌也都禁止,連聊天也盡可能的避免。就像北方地區準饑荒威脅下的冬天貓冬一樣,甚至更有甚之,大部分人都如重病的病人一樣閉目養神。
至於如何避免這樣做可能帶來精神隱患,在船隊出發前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大致的設想。每天上午、下午、睡前距離吃飯比較遠的時候各抽出一柱香的時間由各排骨幹給所有人念閑書或講故事。
就這樣,平均每個人的口糧壓縮到每天折合半斤粗糧或者三分之一斤軍用食品。而在盡一切可能避免出汗的情況下飲用水的消耗也大為減少了。經過十天左右的時間船隊在航行中還算沒出太大問題。按照陳勇的估算,要是給養消耗控製在這樣一個水平,並且航行中不在遇到大的問題,那麼恰好可以在兩個月後給養接近耗盡的情況下抵達歸途的彼岸。如果再遇到一場風暴或一場激烈戰鬥,在臨近彼岸的情況下隻維持少舵手帆手的給養也可以在大部分成員餓死以前抵達彼岸。要是連續遇到兩個問題或以上,那麼除了進一步“裁員”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這期間那些募集而來的新大陸當地人中隻有一些印第安人在風浪比較大的時候實在承受不住跳海自殺了,倒沒有大規模的鬧事。而那些黑人則更是經過西班牙人販運和奴役重重考驗存活下來,又經過新軍隊伍篩選的人,人數雖然比補充入隊伍的印第安人多,可出的事情卻少的多。
接下來盡兩個月的航行船隊雖然遇到過幾次危險,但通過沉澱淨化的雨水及打漁補充的給養,還是逐漸接近了目的地。可陳勇及那些有經驗的海上向導們卻都卻知道:從南方洋流歸來的目的地絕不是新朝海岸,而極有可能是菲律賓西班牙人的控製區。
在抵達一片規模不小的陸地並排除少量偵察人員確認的時候,果然了解到這一帶不是中華之地。而是馬尼拉總督控製下的菲律賓,隻不過更靠南一些。但常在洋上航行的人對這一帶有所了解的卻有不少。
船隊迅速折轉船帆利用風向起航北上,不過在菲律賓北部海域一帶卻遇到了西班牙規模龐大的艦隊進行的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