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戰鬥!預備隊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好肉湯!“周鬆下達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命令。新軍隊伍包括張海在內有個習慣:凡事,都要思考各種可能性並集中意見進行分析。同身邊的小女孩們也經常討論各種政務和軍務,這樣就能把意外風險和可能麵臨困難的情況減少到最低。
新軍船隊歸來,如果發現船上幾乎沒有人,那無外乎有兩種可能:一是被劫持了,要先派人上船偵察。二是船隊在歸來的時候耗盡了給養,對可能活著的人要準備好搶救的準備。也就是“戰友來了有肉湯,要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排槍“
因此在與那些船隻保持一定距離的情況下負責偵察的戰士首先乘小船登上了歸來的船隻,終於在旗船的船艙內見到了幾個坐著的人。
這些船上此時就連包括陳勇在內的不少軍官骨幹還有舵手們也已經斷糧兩天了。當年包括張海在內的不少人帶著隊伍走南闖北,見識不算少。別說很多仆從下人被罰餓飯不新鮮,健康富裕的人沒有飯吃的一些情況也算是了解的。通常來說,在水能保證的情況下,餓飯第二天到第三天是最難以忍受的階段,身體在這個時候會以腸胃為重點在內各個內髒搜刮營養維持生命。四天五天反而會輕鬆不少,並感覺身體發輕精神恍惚,身體開始動用一些平時少用的脂肪,像大病初愈或長睡初醒一樣。而到了第六第七天,就會全身無力昏昏欲睡或陷入睡眠,在這個階段,尋常人家有相當概率就是用大米粥也極有風險或救不回來了,就像那些浮腫再被餓瘦的人一樣。
此時陳勇所率領的艦隊中,軍官層處於斷糧第二或第三天的階段,舵手們處於斷糧第四天左右的階段,戰士們處於第五或第六天的階段,而那些印第安人或黑人則處於餓飯第七天左右的階段了。
按理說軍隊內官兵應該人人平等才更容易維持凝聚力,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人人平等很可能的結果就是整個船隊喪失任何迎接希望或應對風險的能力。不要說軍官當中可靠程度各有不同,就是此時第九旅的官兵當中也層次之分。當然一個原則是:必要的不平等可以有,但是不平等不能在多數人中廣泛存在。並且分配的原則要盡可能的在事先爭得大多數人的同意,同時還要對那些分配層次較低的人有必要的精神安慰和許諾而不能有歧視的態度。就這樣,整個船隊終於在最後的航行階段沒有發生任何問題。不過這種狀況要是再持續一兩天,開始會有大規模餓死的情況下,誰難以保證不會發生什麼意外了。
“先救那些投靠我們的人吧!他們雖然與我們並非一族,但也都是經過重重考驗的人。要讓這些人明白我們與那些白人的不同。”陳勇此時雖然感覺到饑腸轆轆,但還沒有像那些深度饑餓的人一樣。雖然不敢絕對的保證什麼,但以其對新軍的了解還是知道船隊既然出海來迎,那必然有相關的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