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奏報噩夢(1 / 2)

似乎是從新朝建朝以前起事的那時候開始,對於張海乃至整個新軍裏的不少人來說,就一直繼承著北方底層平民百姓人家並不重視節日的習慣。新軍在隊伍裏甚至專門灌輸或一些思想:過長的假期,隻會造成有益習慣的懈怠。新朝在隊伍內部來說有意義的節日通常隻有一個春節,而春節期間的假日卻往往在忙碌中渡過,即便是張海也不例外。

這確實有遏止腐敗,瓦解隊伍中家族主義意識的考慮,但更多的時候也是一種工作上的所需。

張海並沒有忘記從新朝四年秋到新朝五年秋,陳勇以及第九旅官兵們整整一年的遠征力程,還有在遠征作戰中麵對強敵與金錢的誘惑並不為之所動的那些戰士們。為了高度的評價與保養這一次遠征,在正月初五的時候張海專門為這些歸來的官兵們組織了一次授勳晚會。

三千名沒有犧牲並且沒有嚴重殘疾的戰士在皇城內專門建造的帳篷禮堂雲集一起,那種特有的效果是很多前年才入伍的新戰士們所從來沒有感受過的。不過不少連以上的骨幹軍官,似乎又找到了當年青州城之時的感覺。

五六年的時間以來,從青州之戰以前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新文化文藝團體開始逐步成熟起來。如果說當年的受勳晚會還多少有一些學校級聯歡會的業餘之風。那麼如今從新式唱法到話劇小品人才與培訓條件同當年早就不可同日而語,多多少少都似乎有了一些職業水平之風。

在遠征作戰中獲得新軍最高勳章金色英勇勳章的官兵從犧牲的到活著的多達百餘人,而獲得銀色英勇勳章的官兵則多達千餘人,幾乎所有的歸來的參戰官兵都獲得了獨特的紀念章。在新軍以往的戰鬥中,即便是當年最為關鍵的第一次青州之戰按照犧牲與受勳的比例來說,也沒有這一次的這種水平。

這些獎章和對犧牲者的評定並不是簡單的名譽,還意味著在今後至少幾十年的時間裏價值數百萬兩的福利負擔,但張海卻覺得給予這些歸來的人這樣高的待遇與褒揚是值得的。

新朝六年春節忙碌逐漸過去,東南一帶的南京城已經有了早春跡象的時候,小慧蘭做為早就有所基礎的孩子率先完成了識字和算數方麵的基礎文化課訓練,從李千蘭那裏歸來了。新來的那些小女孩們當中還有其他十幾個最為突出的孩子完成了基礎文化課程的學習。能認得一千五百個以上的漢字,並且每三個孩子一組相互詢問的情況下幾乎也能完成小慧蘭所能讀的書了。

“爸?什麼時候能讓我處理處理政務?”一天下午午覺後空閑的時候小慧蘭忽然向張海問道。

張海笑道:“我要是讓三歲孩童批閱奏報,總攬朱批,怕是要在史書上留下濃重一筆了。”

“我和小夥伴們又不是一般的三歲小孩兒,再過幾個月就四歲了。”

“四歲也不行,我還是套用某有關後金帝王話劇裏的那句著名台詞:‘長長見識再來跟朕嘮叨’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