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感覺很沉重?要知道當年我新軍主力部隊很多時候都要披甲行軍,除了相應的鎧甲兵器之外還要攜帶必要的給養。也就是憑仗著一般軍隊所難以擁有的堅韌和戰鬥方式才做到這一點。但這套鎧甲對於泰西之外的很多敵人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裝備。我們這一躺行走你就應該了解了。”張海看到以往外出的時候十分興奮的小慧蘭穿戴了這麼沉重的鎧甲和兵器似乎也有些疲憊的時候鼓勵般的說到。
南京的皇城距離東北處的城牆不遠,城牆外通過護城河的小型遊船可以直通玄武湖也可以直通玄武湖與紫金山之間一處新命名為“殺破狼穀”的圍場。
不少政權為了皇家娛樂兼練兵的要求都會建立不少圍場,後金政權在建朝之處就在盛京附近修建了眾多的圍場形成一個麵積廣闊的圍場群足以供大軍練兵。
大規模戰事平定的這兩年多時間以來,在南京城北的禁區內過去兵器試驗區的附近也建立了一個麵積大概在三千畝約兩平方公裏左右的圍場。
當然,僅僅就是這一座圍場而已。由獨立近衛部隊的三個連群及親衛連一個小排總計約六百人負責看守並組成麵對大規模進攻雖顯單薄、但對於治安警戒還算嚴密的防衛。
這個圍場相比後金滿清後來的不少足可以供大軍操演圍獵的圍場小了很多,也就是個大型的公園而已。不過張海對於這圍場的想法同過去的後金乃至以後的法國人頗有些不同。
要是單純的一個野生公園,用植被來養鹿、兔、羊,再用這些食草動物來供養食肉動物,那就需要十分廣闊的麵積。
對於閑置的土地已經不是很多,土地農業產出又很豐厚的南京周邊南直隸來說,建立那方圓十幾裏甚至幾十裏的大興圍場不但在經濟上得不償失,在政治上也會惹人非議。從安全角度上講,那樣大的圍場警衛的代價也會太大。
因此:兩年多以前大規模戰事剛剛結束的時候,張海對於這圍場的定位就是:娛樂功能隻是兼有或次要的,利用動物對人進行貼近實戰危險的考驗和訓練才是主要的。
同時:在經濟上不能是單純的開銷花費,要有一定的盈利自給能力。
利用動物對人進行訓練,最初考慮的是虎熊豹之類的猛獸。可是初步一算,這類食肉動物哪怕隻是一百公斤上下的豹子,月花費都堪比一名騎兵了。而且亞洲的不少食肉類動物生育年齡和繁育能力都還不行。這就意味著:要是養這類東西,除了可以為此時的市場提供一定的奢侈品外要回本那是很難的。更不用說對於擁有兵器鎧甲的人來說,獵殺獅虎熊的訓練效率不高而且危險度過大,豺狼一類的東西也存在經濟性問題。豺肉還不太好吃最多僅僅做為一種低端藥材來用。最佳的選擇就隻有野豬和狗了。熊隻能說是勉強可以接受,不是可以輕易用來獵殺消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