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還在執行兵工任務單位,也不算同農具建材相關鐵匠行當,就說你們工商部下轄的這些日用品領域的隊伍內工匠規模大概有多大?在東南一帶保證質量與原有價格的情況下。”張海詢問道。
對於這些事情還算勤勉的馬輝當然還是心中有數的:“的國有單位這些行業領域經過去年的擴充一倍有餘後從原來的三萬人達到了七萬人左右的規模。我們的各單位中沒有傳統師徒關係的那種顧慮,一般為了減輕自己今後的負擔師傅們也願意傾囊相授。因此雇傭的那些基礎不是很好的員工,這半年以來的時間很對新招募的員工就已經大多過關了,都可以使為有效的勞動力。排除從事被服裝具等軍需行業的外,我們工商部範圍內的消費類商品領域各單位員工總數大概五萬人左右的規模。今年僅僅這些單位上繳的利稅達到三百萬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淨產出大概多少?要是再擴充一倍,能不能滿足東南一帶市麵上相關行業的基本需求?”
“淨產出應該在五百萬兩左右,一年之內再擴大一倍規模應該也沒有問題。這些行當的技術性要求沒有鐵匠等不少領域那麼高,也能對付。壟斷東南相關行業應該問題不大。”馬輝並不十分確定的說道。
“要是再加上幾百萬兩的應急貸款呢?並且可以拉人呢?”張海問道
“那樣市麵上應該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了。”馬輝這下有了底,也知道張海的大概意思了。
“蘇州是各行業的門戶,但也不是管著全天下所有的工商行當。如果因為開放入行門檻和開放價格鬧出什麼亂子,我們有能力接盤就夠了,所以不要擔心什麼。”張海鼓勵般的說道。
西院的書房裏張海在下屬的麵前顯得很有信心,可是自己一個人靜下來思索的時候卻總覺得有一些不安。
自己對於工商業的認識,除了在國有單位的經營上有一些經驗教訓可以總結外,大體上是來源於自己對近現代工業社會下的一些認識。
可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適度強化競爭真的是對的麼?以製造業領域擅長的德日都有不少曆史悠久的單位。如果是理論上充分競爭的環境下,那還會不會有那樣的匠人傳統?會不會經曆近代資本主義曆史上一些比較下限的時代?要知道“買方市場”可是現代工業社會下經濟充分發達時代才會有的事兒。如今新朝東南寧蘇杭等不少地方的確還算富裕,可能不能形成那個時代的規律張海也是心中沒底。因為很多東西都屬於必須品或半必須品,而不是什麼可有可無的消費品。
張海在書房中胡思亂想了很久,天色也不知不覺中暗了下來。小慧蘭也從楊思等人那裏同新來的孩子們一起學習了不少奏報後歸到了家中。
可是不知怎麼回事柳香在晚飯的時候還是沒有歸來,不過張海身邊的小女孩們也跟著西院裏的“禦廚”們學會了很多,晚飯並不是問題。懂得不少規矩的孩子也沒有再多問什麼,張海就決定先開吃起來。在張海西院裏,各種規矩其實比尋常百姓人家還要小不少。沒有什麼非親人不能同吃,或者講究先來後到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