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議非同小可。在事情剛剛出了之後進行這樣的盟內大議合適麼?”那位年輕人有些憂慮的說道。
“這件事情可能產生太過惡劣的影響。有些事不是光靠傳遞消息就能解決的。”張圭章最終下定決心的說道。
經過無數血的教訓,在不斷的淘汰中江東反新會盟的組織也缺乏保守和嚴密。至新朝六年,不算流亡邊緣地區的組織和勢力,也不算以家族師徒為單位單幹的,大的以反新為己任的江東地下會盟就隻剩下以張圭章為首的華夏會盟了。
最初命名的時候,有人提議天地會這個對外的名字。但是天地與張海自稱的天帝之使中的“天帝“有重音。由於擔心引起誤會而沒有用這個名字。
也有人提議說:“新朝亂賊謀求的是天下霸業和一時為快。儒門不管有何主張或對經典的看法如何,謀求的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追求的是以民為本,並在千秋萬世減少戰亂和民眾痛苦的時間,應該取名為萬世門。”不過“萬世門”總還是能感覺出有些別扭。
最終還是張圭章確定了名稱:“張海雖然出身華夏,但追求的確實狄夷之道。尤其是在那些不份青紅皂白的野蠻擴張侵略之後。天下義士不管出身何門,當以重塑華夏為己任。會盟的名稱就定為華夏盟“
有不知道多少的反新民間地下組織從教門到會盟都是因為被打入了內線或者逮捕拷問少數人最終導致整個組織遭到破壞因此華夏會盟也進化的嚴苛而神秘了。
首先是規模相比過去的聲勢大為減少。沒有仿效北方土匪那些四梁八柱之類的習氣。整個華夏會盟的上層是十三名會長,負責從南直隸浙江兩省鎮江、常州、鬆江、蘇州、揚州、嘉興、湖州、杭州、紹興、嚴州、衡州、金華、寧波十三府地方上的事物。會長之下隻有三十到五十名左右的親信。並規定會長以下的親信不得超過五十人。整個華夏會盟的盟內成員不過五百餘人左右。內盟成員中隻有很少的人擁有掩護職業,大多數全脫產的習武或者學習鐵器火藥之術。因為有掩護職業,就有可能被發現不正常之處,就很容易暴露。而盟內成員每個人原則上所吸收的盟外成員不得超過十個人。這十個人主要目的是從事經營活動以保證經濟與物資上的來源。盟外成員的吸收也有著嚴格的標準。在原則上:必須能夠被證明沒有超過一個月失蹤時間,也就是內盟成員所熟悉的人,但又要盡量避免親族成員的加入。因為親族是首先會被懷疑的。
當然還有一些可以放寬標準,那就是氣色不是太好肌肉也不是太多的尋常少年,在入會的時候門檻低一些。主要是做為最終起事時的戰士與骨幹來培養。
整個華夏會盟的成員也大多比較年輕,會盟中的骨幹也不過大多二十歲上下的樣子。都與新朝有著血海深仇的人。
而且為了安全起見和避免被各個擊破,分布在南直隸與浙江十三個府的各會逐漸集中在自杭州至鬆江府一線,有什麼風吹草動的情況下更便於轉移。特別是通過水路轉移到南方或北方的邊遠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