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輝在新軍隊伍中養成的性格是直來直去,這時候忽然想下決心把話說的硬一點兒,但是想到張海的一些叮囑,覺得自己的重點還是應該把道理講明白。
想到這裏,馬輝就轉了轉話題:“我不是舊朝的官員,家也不過是剛剛成而已,更沒有太多的親朋故舊要照顧。我從七歲的時候開始就跟隨在聖主的身邊。因此,我也更加了解聖主。聖主身為一國之君,在宮內沒有成群的宮女太監,沒有一個帝王正常的享樂用度,他把一切都獻給了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終有一天,全國的工商業都能像新朝皇家工場一樣精良,從質到量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改造人們的生活。你想不相信:隻要我新朝有十五年的壽命,全國工商業的規模是完全可以擴大為原來一倍的同時質量也會有本質的改善?你相信不相信以我新朝新軍之力,過去可以攻略東瀛朝鮮,不久的將來,也完全可以攻略泰西天竺西域等地,獲得遠遠超過過去的財富?”
“我相信新朝是有誌向的王朝,絕非那些舊朝可比”徐懷禮貌似誠懇的回答道。而在心底,則其實有些不以為然。未來的遠景再好,那同我們有關麼?恐怕是豬養肥了在殺吧?你們當初什麼作風難道以為別人這麼快就忘了?而且在徐懷禮眼中其實是有些瞧不起這些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的新朝年輕人。
不過張海在思考的時候也想到過這些人的顧慮,在叮囑馬輝的時候也講了類似的看法,因此就在徐懷禮不以為然的時候,馬輝似是看穿了他的心事似的說道:“七年前我跟著聖主剛剛起事的時候,想的是十年之內就打下一個大同世界太平天下。四年前新朝打下一片天地蒸蒸日上的時候,從聖主到我的看法是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全部生命大概五十到六十年的時間來實現大同世界。可是現在從聖主到我們這些弟子都沒有這種想法了。對這個社會了解的越多,就越能知道強大的慣性所在。時代不同了,或許在少則百年多則幾百年後大同世界真的能夠實現,但即便到了那個時候,又怎麼會在文獻上不記得一些人的貢獻呢?我不知道南京的新華書局你沒有沒有常逛過,如果你去了那裏並且詳細的了解下,就應該知道我們新朝對開啟民智的渴求。未來的史書,絕無可能是僅僅記載一些帝王將相家事.“
馬輝以誠懇的態度說了很多,在徐家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之後才將話鋒逐漸轉到了主題:“既然徐家能夠理解和相信我們新朝,我也希望徐家能夠對我們新朝的事業鼎力支持,並且相信我們新朝能帶給徐家合理的回報。“
這時候一直在身邊的楊思卻按事先的布置表現出不耐煩的一麵,不斷用餘光看向門外兩個全副武裝的親衛連戰士所在的地方。
當徐懷禮的心情平靜下來,不那麼浮躁了,也想清楚了如今徐家所麵臨的形勢:看這駕駛,如果不能讓前來的這些人滿意,那麼等待自己的可能就是新朝早年不少人遭受的那樣的待遇了。徐家上上下下的人怕是有可能被請到南京去拷問吧?又回想了像新朝自立國以來的所作所為,雖然不少的事情太過霸道,不過在涉及經濟與信譽方麵的事情還沒有如同某些舊官僚那樣有出爾反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