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金川邊地(1 / 2)

因為奢安之亂的緣故,以朱燮元為首的殘明實力同西南一帶的土司大部分關係算不上太好。

而且在西南的不少地方少民雖然也有自己的領地,但麵對新朝當年表現出來的戰力和能力也有很多處於臣服狀態。朱燮元也並不敢把家底托付在那些黎苗等各族部落的手中。

在四川西部的藏區,這個顧慮就要小的多。首先一個因素就是相比那些同漢人矛盾與成見不小的西南各少數民族,藏區一直以來就比較封閉。自唐朝以後就很少和中原的百姓發生直接的大規模武裝衝突。而且藏區縱深廣闊,不少地方人煙稀少荒蕪地勢險要,對於新朝來說也屬於暫時沒有控製的化外之地。

藏區當中論戰鬥力,當屬康巴青海一帶的藏人戰力最強。不論是康巴藏人還是藏南藏人,都很難對中央政權的反叛勢力感興趣。在藏傳佛教中,能夠成為中原帝王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天命之身,擁有著獨特的地位。更不要說在文化上與漢人之間的隔閡了。

不過在四川西北部的群山中,嘉勒土司卻是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多也比較注意外界動向的一個人。通過退入山中的當年前明中的一些人還有在外部商貿交往中的了解。他逐漸認識到了張海所建立的新朝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傳統王朝。擁有那樣強大力量的人,是絕不會甘心將自己的統治區域隻局限在前明或者比前明稍多一些的範圍內的。他可以輕易的掃平草原,那麼就絕不會永遠的留下藏區這快“化外之地”了,尤其是瀕臨漢人地域並不算太遠的自己,可不像布達拉宮那樣天高地遠。

而且張海在南京城外的六合麵對不少外來的使臣公開表達過自己的觀點。聽聞到有關這次“六合之議”一些傳聞的嘉勒土司再也按耐不住了,也開始加緊了戰備,並且在同朱燮元等人的交往中也顯得大方了不少。雖然依然不同意朱燮元周遇吉編練的殘兵撤入大山之內,哪怕是帶著足夠的物資並提供必要的經濟來源也不行。但最終卻同意朱燮元周遇吉等人編練的隊伍在附近的大山內安營紮寨囤積物資並且展開了練兵。

在前明的時候,除了極少數部隊以外,大部分使用火器的士兵都是很少在平日裏進行訓練的。即便有訓練也就是以很低的裝藥量進行一些表演性質的施放以應付考核。

可是周遇吉對這些毫不容易選拔出來並且肩負著重任的少年們可不敢有絲毫的鬆懈:沒有一點兒過去舊軍隊裏“能省就省“的想法。就算冒每年百分之一二左右的訓練死傷,也要堅持進行相當比例的實射訓練。

其中每年四輪累計十二發左右的隻裝藥不裝彈射擊訓練,四輪十二發左右的實彈射擊考核。而且要求每一名士兵不論是射擊訓練之後還是平日裏都必須注意對槍銃乃至火藥的保養與檢查。

從南邊突然傳來的消息卻讓周遇吉下定決心提前進行一整年年度量次的射擊訓練。而且模仿傳聞中新朝精銳部隊的訓練方式:在射擊訓練的時候直接讓士兵們在有效射程邊緣左右的距離上進行對射訓練,並用鐵板車盾減小傷亡概率。一次這樣的訓練八百人左右的戰兵隊伍至少會有二三十人死傷,但周遇吉告訴這些年少的官兵們:大戰或許很快就要來臨了,不用這種下狠心的辦法選訓出精銳並考驗部隊的覺悟,真正麵臨強敵的時候很可能就要遭遇到更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