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殘明火器(一)(1 / 2)

周遇吉的話朱燮元卻有些不以為然。

雖然在前線直接參戰的次數並不算多,不過朱燮元也是打過仗帶過兵的人,軍旅生涯要比周遇吉長的多。他十分的清楚:紀律嚴明管理嚴格訓練認真的精兵那或許會有,尤其是在巨大的利益刺激或戰爭壓力下。可是到了和平年代,善戰軍隊的衰敗卻並不會像王朝那樣曆經百年才會出現問題。幾年的和平乃至一批人的服役期滿就已經足夠了。

趨利而避害,好逸而惡勞是一切人的組織中天然存在的巨大慣性,要克服這種慣性保持戰鬥力可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我聽說新朝主力部隊除了個別人,大多數士兵服役期也不過是五年左右,或許是為了在不依靠讀書人的情況下掌控天下,這幾年來新朝的很多老兵都開始退役了。有不少人還到了行政崗位上。我不信激烈的戰爭之後承平了三年的新軍主力部隊仍然有過去那麼強的人員戰鬥表現。你我都是領過兵的人,怎不知親兵護衛這種崗位,是最難以保證有效的管理和足夠的威信。”朱燮元不信那樣的強兵可以長期保持狀態。如果僅僅是尋常的強兵,即便是有那些精良的槍銃火炮使其戰鬥力強一些,那也是可以應付的。

“大帥不要忘了:在新朝四年的時候北京發生的那件震動天下的事情。有這樣的神話加成,必然導致那張海身邊乃至不少的手下凝聚力空前高漲。再加上這幾年來新軍遠征海灣在兵事上也並沒有閑下來,使他有堅定優秀官兵的手段。這些因素下來,戰鬥力保持方麵的不是問題就可以迎忍而解。在他對部隊有足夠控製力的情況下,從數以萬計的主力部隊中選拔兵源,那身邊的近衛們戰鬥力又怎麼可能很差?“周遇吉這樣勸道。

到了如今這個時候,朱燮元實際上也沒有過去那種地位了。在沒有了中央政權的情況下包括周遇吉在內的幾名骨幹隻是在名義上服從於自己而已。這也使得他在聽取意見的方麵要比過去虛心了不少。周遇吉的這些話也確實讓朱燮元若有所感觸:“你說的不錯,那張海有這些尋常的朝廷根本不具備的條件,那他身邊的核心近衛戰鬥力就一定不差。我們的底子還是太薄了。而且我們的這些隊伍還沒有經曆實戰的檢驗,五倍的兵力優勢有利提醒下的伏擊並不足以保證勝利,我們還要多組建數個營,至少有上萬核心的精銳,才好做打算。“

周遇吉此時也回想起當年新軍主力部隊的猛烈火力,那讓自己感覺到膽寒的火力。那些人簡直就是在戰場上如同靶場一般的發揮。可在這樣的回想中,周遇吉也忽然間發現了些什麼,並若有所思起來。

新的權力結構讓朱燮元不在有過去的那些架子,見周遇吉似乎在思考著什麼,也就不忌諱的像個少年人一樣詢問道:“你在想什麼?“

“我在想這幾年來我們的軍器方向和建軍方向是不是有問題。“周遇吉繼續說道:”當年那如屠殺一般的戰爭場麵讓我們難忘,我們也在努力學習著對手的作戰方式。可是卻陷入了一個誤區:那是就正麵槍銃火力越猛越好。而那張海手下的主力其實是一支火力與戰力非常全麵的對手。他們不但擁有猛烈的槍銃火力如鐮刀一般的收割對手,還有凶猛的炮火克服一切有難度的障礙。他們甚至還有可以飛在天上的氣球發射那恐怖的火箭。每一次城戰,還往往有火炮或臼銃發射的猛烈彈丸,這些東西才往往是新軍主力部隊以往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根本原因。如今我軍的主要火力隻有槍銃,隻要他們的盾甲或防禦設施堅固一些,我軍很可能就束手無策,甚至有可能陷入被動的境地。而我軍的拋射手段僅僅依靠那改良了一些的弓箭的話,對手鎧甲堅固一些也就很難造成有效的殺傷。畢竟:他們當時的選兵條件還是要強出我們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