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堅守決心(1 / 2)

周遇吉從叛逃的新軍人員那裏學習了不少的東西,這也讓他形成了更為縝密的思維方式。在率領援兵抵達廣元以北的時候,他就早已想好了退路,並準備了用以藏身隨時可以偽裝起來的散兵坑,而且還不止一處。

正是靠著這些準備,周遇吉最終才沒有像朱燮元那樣落的個身死的下場。在打掃戰場的風聲過去,張海率領的大軍也開始陸續離開之後他終於趁夜獨自一人突圍了出來。並以最快的速度晝伏夜處的向西潛行而去。

充分的準備使他在一路上沒有遇到太大的麻煩,終於在成都公安軍步兵旅趕到之前花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趕到了這金川邊地,並遇到了早已等候負責接應的人。

沒有人想到整整累計上萬人的隊伍出發,最終隻有做為副帥的周遇吉一人返回。做為壓箱底的精幹隊伍出發後很多人都覺得這一躺或許並不會順利。可是卻沒有想到僅僅隻有周遇吉一人返回。

周遇吉在逃出來之後一路上都不敢去舊地戰場檢查什麼,也直到他返回大小金山下山寨後才最終確認主力全軍覆沒的消息。

當他沒有見到有認識的人在預定的地點的時候,其實就已經知道大勢已去。

明政權垮台之後,殘明勢力之所以還有穩定的組織,很大原因就是當年朱燮元與周遇吉在大勢將去之前苦心積攢下的底子。

雖說此時的周遇吉並沒有把所有的親信全都搭在廣元以北山穀內的伏擊戰上,並且還知道一些早就準備好的地財據點。

但是僅僅憑借這些,他根本不可能領導整個大小金川其他幾支隊伍了。如今駐紮在這一帶的核心精銳大概有三個營群三千人左右。負責統帥這些隊伍的秦良玉、杜文煥、貴王三善雖然同周遇吉的關係不錯。不過除了很早就與當年張海等人所率領的隊伍交手過的秦良玉之外,他實在沒有把握說服杜文煥與王三善等人。盡管他們也知道當年的新軍主力部隊是多麼的強大。

可是這金川邊地的天險,重新給了不少人信心。隻有見識過這時張海身邊那些最強力量的周遇吉才知道:麵對張海等人的隊伍,就是這樣的“天塹”也根本不足以做為憑借了。

“副帥走的這些時間裏,利用那種抬炮各處的防禦又都改善了不少。山上的各個堡壘,我們的火炮都安裝了新的炮架,可以向空中來襲的敵熱氣球開火。另外嘉勒土司還有卜爾吉細等人也終於在獲得了不少援助之後答應我們的隊伍可以隨時安置在山城堡壘之內負責協防了。隻是隊伍在上山之後,一些單兵的鎧甲與輕小火器還是受到限製。”見到周遇吉回來之後。唯有秦良玉對周遇吉沒有多少猜忌。坦誠的講了這幾個月來隨著張海等人出巡的消息,這大小金川之地的一些變化。

“他們手下的那些人,最怕的就是我們鳩占鵲巢而已。我們給了他們這麼多的好處。又答應限製上山的近戰單兵武力,隻是加強依托堡壘的守備力量。這種隻有好處沒有什麼代價的事情當然不會遇到什麼阻力。不過你是從山東青州之戰的時候就同那張海打過交道的人,不會以為憑借什麼天險地利就能能擋住新朝大軍的圍剿吧?”周遇吉也顧不得什麼客套,在見到秦良玉之後他的想法還是勸說這裏的人盡可能的離開。如果晚了,可能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