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漢中福地(1 / 2)

在承平年代,四川大部分地方的百姓雖然還算是過的下去,生活卻也是貧困的。這種貧困甚至可以反應在不少人的衣著與氣色上。同新朝時代的南直隸書與浙北相比,給張海的感覺就像前世老照片中的民國與偶像劇中的民國之間的差別那麼大。

新朝的四川經曆了建國初期的洗牌,經曆了財富與土地的重新分配,也也僅僅是把不少底層從生死邊緣來出來,溫飽在川北和川東的不少地方一樣沒有解決。

可是當張海所率領的隊伍進入漢中一帶的時候,似乎就像是重新進入了江蘇富饒地區一帶一樣。有經驗的親衛連戰士僅僅從進行夏糧收獲勞作中的人數密度,還有田間那些人的氣色上,就能對這一帶的狀況有個大致的判斷。

當隊伍在白天的時候公開經過的時候,田間的民眾不是像過去那樣遠遠躲開,也不是像川地的民眾一樣不理不睬。當隊伍在行進間小休息的時候,就有不少的孩子跟著大人一起送來慰問的食水。

張海以前並不理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時代行軍也好打仗也好,怎麼可能不就地征集糧食?怎麼可能離的開對戰區民力的利用?不過後來張海也逐漸明白起來:軍隊在農耕區行走那當然免不了同百姓打交道,也不可能做到對民眾無負擔。不過一些原則卻依然有助於防止小型腐敗現象和小型灰色現象的養成。因此對於這些,隊伍上的回答也很簡單:“我們並不需要。如果有什麼用的著大家的時候,上麵回有通知的鄉親們如果有什麼忙要幫,也可以講出來。”這漢中一帶的百姓,似乎也並不與民眾見外。

“漢中一代工商雖然不怎麼發達,鄉間的衛生和百姓的衣服也達不到新朝南直隸一帶的水平。可我看這裏百姓們的氣色,可完全不遜色於東南之地啊。“張海不由的歎道。

那種特殊的氣色張海是熟悉的,不少上了年紀的人,相貌上都沒有太多的“農村特質“,這並不是僅僅幾年還算象樣的日子就可以養成的。

漢中一帶也算是個經濟與地理上的戰略要地,因此駐防在這裏的也是挑選出來的一名還算象樣的第二旅劉洪濤手下出身的軍轉幹部安小東負責的公安軍步兵旅。

安小東知道新朝的規矩,沒有搞什麼形式主義的花活來迎接張海所率領的隊伍,不過還是帶著幾名隨從親自前來。雖然說新朝不講俗禮,可是如果連這個也沒有,不少新軍中出身的人也覺得過不去。

“在奏報中,你倒是沒有欺瞞。漢中一帶工商不興,不過要論鄉村經濟和農村納稅,不少人都說你們這裏是塞江南啊。人民生活也就是比東南一帶最富庶的核心地帶稍微差一點兒,比山東等不少運河沿線的地方,隻論民間生活恐怕都要強出一個層次。“張海對安小東有些讚賞的說道。

安小東卻似乎感覺到張海的讚賞中其實也有著一絲不滿的意味。漢中一帶的民眾生活過於“田園牧歌“了,這其實並非新朝真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