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邊疆馬政(1 / 2)

自古以來太原府都是山西的首府。這太原府自李唐起家之時到北漢時的政治中樞曾有過相當重要的軍事地位。太原堅城使得不少山西的地方豪強得以自保。宋代的時候為了防止新的軍閥割據,太原城的城防被大幅度的削弱。不過到了明代的時候,為了基本的軍事防務需要,這太原城還是不得不重修起來。

並不是因為這裏多麼富饒,而是在並不算大的山西境內除了邊關的大同府之外沒有其他象樣的地方能維持這樣一座有足夠交通地位的大城了。

在新朝,山西的行政地理格局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太原府不在成為山西的政治中樞,山西的政治中樞則放在了更靠北也更靠近邊關的大同府。負責山西軍務的江峰在大同府建立省治所在。而範永鬥等人也逐步把經營的重點從張家口轉向了大同府。

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千百年來,來自草原的北方少數民族邊患從來沒有真正的消除過,即便是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也是如此。山西一帶的民風兵源不如陝西一帶的強悍優良,而在防務重視程度上則不如擁有京畿之地而且平原廣布的華北。明代從當年的瓦刺大軍入邊到天啟初年的草原入寇,北方打草穀的重點也都放在了山西方向上。而這大同府幾乎是首當其衝的地方。

不過,這在以往的朝代不可想象的很多東西在新朝則徹底的發生了變化。經過新朝三年冬季的遠征,整個草原上的蒙古各部遭到了一次徹底的洗牌。不少水草之地都被清理一空,幾乎是千裏無人煙。從漠南到漠西再到漠北,大部分蒙古人都被內遷徙到江南去了。

當然,這方圓幾千裏的廣漠草原上還是有著一些漏網之魚。按李峰的估計人口規模不會超過三萬。草原上的人口大大降低的情況下,生存壓力也沒有過去那樣大了,再加上新軍主力部隊當初帶來的威懾。不要說是騷擾邊疆,就是有零散的漢人隻要帶著公家的旗號甚至身上的衣服有新軍的明顯標誌行走在這大漠之上也再也沒有什麼人敢惹。

在過去,所謂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類隻是一個遙遠的傳說。更多的情況下,僅僅一個對內統治加上草原秋防就牽製了中原王朝的大部分軍事力量,這使得中原王朝的存在感還不如那些草原牧民。知“契丹”的西域人遠比知“中原”的要多。

新朝恐怖軍力帶來的威懾之下,荒廢了很久的“絲綢之路”似有重新開啟的跡象,而且整個草原非但不再成為邊境各省的威脅和負擔,還成為了邊疆各省重要的資源來源地。

從大漠東部再到陰山與壩上,連綿兩三千裏的“富繞草原帶”都成了新軍官方的“軍馬場“,飼養的各類馬匹多達四十餘萬匹,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直隸山東等不少地方內地養馬戶的負擔。

同那些農耕地帶的民戶長年累月在馬廄裏養著,隻幹一些農活的馬匹相比:大麵積的草原馬場可以讓馬匹更適應集體生活,可以把的部分的時間用於專門的訓練。這使得這些馬匹在征集起來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時候不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進行專門訓練,也可以在大規模運輸的時候輕易的由一名馬夫控製幾名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