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張海以前來的陳勇坦誠的詢問道:“可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希望聖主能夠指點。”
張海思索了片刻後說道:“這樣的弓箭手,在我們當年新軍剛剛起事後不久的時候或許可以稱之為精銳。尤其是在使用清式複合長弓的時候,效能要明顯超過尋常的火槍兵。但是到了如今我軍主力部隊的裝備及火力有近一步提升的時候,方向就有些不合適宜了,這不是我們所需的神箭手的方向。”
張海停頓了片刻後繼續說道:“自春秋戰國以來,隨著士兵防護水平的提高,弓手的拉力標準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臨陣破甲並構成一定殺傷所需。可是如今我新軍主力部隊的敵人們在我軍足夠的兵力以及必然比較猛烈的火力下很少會選擇披甲重盾臨陣而戰。在更多的時候,我們是要對付那些在壕溝與地堡內乃至城頭堡壘內、堅固建築內頑抗的殘敵。對手暴露出來施展攻擊的往往隻有手和臉,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過去一些弓箭的運用經驗就不符合時宜了。我們無需要用箭支去穿甲殺傷,八鬥力甚至七鬥力的箭命中那些敵人暴露出來的部分很可能就足夠。把箭射的足夠準,並不是僅僅打這樣的箭靶,還要打那些和人頭差不多大小的靶子能夠有最低限度的命中率才能同那些線膛槍神射手們相競爭。”
神射手和神箭手是新軍主力部隊在建國後最終確立的兩支特殊獨立部隊。在遠征海外的作戰中,“神射手”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甚至使得哪怕是張海身邊的一些人也開始懷疑“神箭手”的效用。
傳統弓箭的準確度潛力超過滑膛槍,可要比精於線膛槍的人來說在精度上還是稍稍遜色一些,唯一的優勢在於射速潛力。不過對於如今的新朝來說,精良的如米涅彈水平一般的線膛槍成本還是太大了,尤其是那種很難通過模具來重新製造的特殊子彈。
相比之下:神箭手級別的弓手雖然訓練成本也很高,一名箭手的背後至少要有五到十名箭匠以保證其幾乎一天報廢一張弓的高水準訓練,每年所花費的成本多達南京物價體係下三四百兩。不過:全國的線膛槍槍匠和子彈製造方麵的工匠幾乎完全要重新建立行業標準和訓練體係,相比原本就有很多工匠的傳統行業來說,在人才物力本錢方麵無疑是神箭手所占用的資源更可以接受一些。
在張海的示意下,陳勇讓訓練場上隨機抽取的一百名左右的箭手們換上箭館裏為一般公安軍戰兵所準備的那些七八鬥拉力左右的清式符合長弓展開了訓練。
清弓雖然在同等拉力的能量效率上十分有利,卻並不適合射出箭速非常快並且非常難以躲避的高速箭。不過在有著一定實戰經驗的張海看來,這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對於以火器殺傷為主導的新軍來說,在一定程度上製造戰場上的煙霧環境,使其在能夠使箭手展開射擊看清目標的同時又能最大限度的隱蔽空中飛行的箭矢正麵本身並不難。再加上清弓的效率優勢本身,使得在發射九十克左右的傳統重箭的時候,七八鬥的弓也能射出每秒六十米上下初速的箭矢。在弓箭降低為原來的三分之二左右以後,箭手們在不要求射超高速箭的情況下命中精度果然上了一個台階。雖然沒有準備專門的頭靶或垛口靶,在這些經過幾年訓練並從各地及北方很大範圍內駐軍選拔而來的箭手們手中,在連續十餘輪累計上千支箭的飛射中,除了在第一輪的時候因為不適應箭道轉換有過幾次脫靶的事情之後,就再也沒有拿支箭偏離箭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