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進行一場有可能帶來實際傷亡的大型模擬對抗演習,由三個旅組成的臨時師級戰鬥群進行。這是我們第一次進行規模這麼大,模仿度這麼高的演習。我先說一下:雖然聖主有死亡指標要求。如果整體死亡率超過百分之二、也就是說參加演習的人死亡超過三百人,我可能就要下課。但這種高模擬度的戰場大型演練是沒有平均一說,可能你們所在的連或者排很不走運的遭到了藍方的集中攻擊而傷亡慘重。也有可能我們沒有想到你們的表現會很低,那就可能帶來更高的傷亡損失。這種演練中的傷亡一切都會是真實的,大家有沒有準備?我再問一遍,有沒有人要退出?這不是最後一次機會,但是我希望不要出現事後遭遇了教訓才打退堂鼓的!”
南京江對岸的六合演練場,劉洪濤讓三個旅上萬名官兵脫下全部的鎧甲和行囊後強行擁擠在方圓不過兩千平米的範圍內,自己則占在一個高高的木樁上麵進行著訓話。
雖然天氣很陰沉,似乎隨時有可能下雨,但是來到新軍主力部隊的戰士們清楚:下雨天能夠免除的訓練項目有不少,但卻絕不包括類似這樣的大型活動。
隨著新朝經濟的改善以及新軍能夠掌握資源的逐步提升,如今的新軍完全有能力組織過去不敢想像的“實戰化軍演”。
以東南一帶的公安軍為核心,有十萬名“藍軍部隊“和超過十萬名後勤保障人員參加演習。藍軍部隊沒有太多的輜重和鎧甲負擔,所有的給養已經通過水運在場地內囤積好了並有著勤務人員幫助完成食宿和工事準備。但裝備著超過十萬具足有四十公斤重的大型鋼製盾牌。
在場地內同時準備的還有十萬支模擬這時代西洋火銃的火繩槍,並擁有裝備有一千門中重火炮總人數超過萬餘人的炮兵,主要是各個步兵旅參加演練的加強炮兵。
四十公斤重的盾牌,還是水平不算低的低碳鋼水平的材質,完全可以在掩護住一個人全身乃至一定側麵的同時抵禦住這時代大部分單兵可操作火器的襲擊。可在實戰中是不會有什麼軍隊去普及到單兵的。
這樣的防護水平已經讓隊伍無法行軍中攜帶足夠的給養與其他裝備,更難以有效的衝鋒和近戰,但對於演習想定來說,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這支規模足以超過世界上多數政權總實力的“藍軍”即是做為靶子的存在,也是做為磨刀石的存在。
按照計劃,十一萬規模的龐大軍隊將在連綿六七裏左右的戰線上發起進攻。這樣的戰線範圍是這時代一般大規模軍隊的常見進攻範圍。也是一個基層官兵在戰場上所能夠觀察和感受到的範圍。
按照張海和劉洪濤在很早以前的商議:要讓新建的士兵真正的適應戰場環境,並考驗出大部分人在戰場上的真實表現,就要立足於可能麵對景象的最真實模擬。解決的辦法就是真的在視聽所能及的範圍內營造出同可能的西方軍隊交戰時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