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初露端倪(三)(1 / 2)

“部隊實訓的情況怎麼樣?”張海在指揮所裏見到劉洪濤在忙碌這些事情的時候不由的詢問道。

“按照我們隊伍上的標準可不怎麼樣兒。估計實際戰鬥效率能有當年我們北征時那些隊伍的五分之一就不錯了。這還沒有考慮到兵器上的進步,整整下降了一個層次啊!”劉洪濤有些憂慮的說。

張海也沉默了許久,五分之一的水平那就是說實際的戰場上可能在輕裝的情況下對付五六倍於自身兵力的像樣對手都有可能陷入僵持了,怎麼看都顯得平庸了一些。

但在權衡了許久後,張海還是安慰的說道:“你也無需有太大的壓力。過去我們的隊伍兵力有限,相比一些擁有大量騎兵的對手還缺乏戰術機動性。本來就需要有超常的表現才能應對巨大的挑戰。現在我們的這些隊伍在戰爭鍛煉和訓練,還有參加隊伍的動機上都不能跟顛峰時期老部隊相比。可是我們擁有充足的時間,還有龐大的國家,不再會經常的麵對過去那種以一擋十的情況了。西方的戰爭潛力雖強,畢竟是由矛盾複雜的多國構成,不可能在同一個戰場上集中十倍於我們的兵力還能使臂如指的,即便是我軍分兵也一樣。我們的這些演習所設想的情況就是在分兵進擊的情況下一種比較壞的可能了。”

聽到張海這樣說,劉洪濤的心也稍稍寬了下來。

其實張海見到有關訓練及一些對比推定之後研究之後,本身也不由的有些失落。從開國以前到最近不久,張海所率領的隊伍一直是精銳中的精銳,遠超過這個時代層次的隊伍。進行的各種神仙仗無數,但是如今卻明白:在社會環境基礎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的像抗戰時期的日本那樣隨便拉一些預備役十天內入伍就有超常表現的。先不說近代日本與這時代中國在文化與民風上的巨大差別,單是頂尖近代國家才會有的民族精神及教育體係就不是如今的新朝可以在短時間內比擬的。

張海也清楚,實際上這些新部隊的實測中能有真實傷亡與壓力環境下這樣的成績,八成還是因為新朝獨特的凝聚力與新朝四年那件事帶來的民間威望和信仰有關。否則從組建到成立不過一年有餘的隊伍,頂天也就是尋常古代堪戰部隊的水平。

“第一次參訓的隊伍前百分之二的實力怎麼樣?“張海忽然問道。

除了利用模擬實戰壓力淘汰出不合格的人以外,選拔出在模擬實戰環境下表現突出的人也是新特演的重要目的。

劉洪濤有些皺了皺眉,這種工作重要卻也繁重:“還在統計中呢,我讓她過來報告下已經初步得出的結論吧。表現最突出的連隊比較哈辨認,但是如果範圍縮小到個人或班組,那判讀上就會有相當問題。還要結合對具體部隊的實際報告和調查。”

劉洪濤也一時忘了,與自己一起負責這件事情的人正是自己新婚不久的妻子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