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見狀有些無奈的對女孩兒們說道:“與我一起工作甚至生活了這麼多年,難道你們還不了解我的為人麼?我不會用這樣兒的話來考驗你們。如果你們都願意留在我身邊或者幾乎都願意離開,我都會尊重你們的選擇。而且也說了:終身的大事要慎重,不應急於一時做決定。
似乎想到自己遺漏了什麼,但是卻覺得現在自己說出來有些不好,還是看看孩子們的反應再說。
“我們要與聖主在一起。。。“這個時候,孩子們雖然有不同的回答,但卻大致在同一時間表達出了自己的心聲。
“還是用舉手的辦法吧,願意留下的舉手,這樣回答容易遺漏或誤會些什麼?“張海說道。一般來說因為害怕出頭的效應,人們總是畏懼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張海才這樣的問道。
在場的孩子們幾乎都舉起了右手,這些女孩兒們不是張海身邊所有的人,總有不少的人還在西院當值而沒有來到小禮堂,但是張海卻明白。眼前的這些孩子們包括很多有主見的人,幾乎可以代表張海身邊老一批的女孩兒們幾乎所有人的意見了。
“你們不怕以後孤獨寂寞嗎?即便是西征大業和第一代的新人完成了相應的培養,我們的工作可以輕鬆不少。我也可是沒有精力同你們這麼多人都保持親密關係的哦?“張海笑著說道。
“隻要在聖主身邊就可以了。“這話很像是奉承或敷衍,但張海卻知道絕大多數孩子們對自己是真誠的。
張海低下頭權衡了很久,最終鄭重的對身邊的女孩們鄭重的說道:“這樣吧:如果未來四年之內我與香兒能生下一名男孩兒。那麼我在以後會把多一半的精力用在與你們一起歡樂的身上。你們如果有誰有了身孕,可以秘密的告訴於我,生下來的孩子雖然沒有名分,可也必然在未來得到最好的教育盡可能的承擔重任。真實身份,要在這些孩子們功業有成之後再公布並母子或母女相認,大家覺得怎麼樣兒?並不是我對你們缺乏信任,而是在戲文裏也好還是史書裏也好,都見多了悲劇。我不希望你們之間的關係,或者我與你們之間的關係,最後淪為庸俗的悲劇,你們看怎麼樣兒?“
雖然張海以前的時候沒有說,但張海身邊的女孩兒們幾乎都做了最壞的打算,有人做了最終犧牲的準備,還有人做了最後孤老於廟宇的打算,更有一些人做好了迎接複雜宮廷鬥爭的準備。而張海的這些話,徹底的解除了很多人多年來潛藏在心底的一快兒巨石,不少人都激動的流下了熱淚,甚至歡呼起來。
張海的心中,卻並沒有預想中的那種高興的感覺。不知怎的,他覺得有些愧疚,也覺得自己有些無恥。自己雖然號稱不搞三宮六院,可這樣做實際上更有過之,甚至可以堪比那些曆史上比較荒淫的君主了。
可是兩世的經曆終於使得張海的理性戰勝了心中的這些負擔。李千蘭等孩子們雖然長大了,但她們經受的考驗還有積累的工作經驗都不是新來的人能夠完全替代的,必然需要將這些人拉攏在自己的身邊最大限度的協助自己的工作。這似乎有些“後宮救國“的味道在裏麵,可是在新文化與新知識群體還遠未真正成長起來的眼前來說,還有更好的渠道和方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