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航空備戰(三)(1 / 2)

新軍重新換裝的熱氣球的有效載重大概三百公斤,實際上則不止此數,因為按照川西北地區熱氣球作戰的經驗。在一些有一定海拔的地方作戰,熱氣球的實際載重會降低。因此實際上新軍的熱氣球都是按照四百公斤上下的起飛載重來規劃。在攜載兩名航空操作人員以及一百二十枚兩近半重手榴彈之外還能夠攜帶一些其他必要的裝備。比如空投測距地標。

這空投的側距距地標是由鐵環套著的一個如降落傘一般的顏料袋,鐵環的直徑約一米左右;全重約二十公斤上下,隻不過這顏料袋下落的速度要比尋常的“降落傘”快上不少。

在解決高空測高測距問題的時候,張海及其身邊的戰士們首先想到的是氣壓計和鐵棒組成的空投測距尺。當然還有大小已知的牽引車

但是氣壓計隻能提供一個大概高度,精度並不理想。而測距杆和測距尺從高空中落下來的時候可能歪歪斜斜,這些東西如同憑借經驗的拇指測距法一樣,尋常人隻能滿足二十分之一於高度左右的測高測距精度。而根據牽引車用三角函數來估高,則需要太多的計算量,雖然如今的航空兵熱氣球操作手都是選擇的在文化方麵最優秀的戰士,實戰中也不可避免的還是要猜。因為戰場的實地高度往往與牽引車並不在一個水平麵上。

後來又想到了圓柱或球狀的測距標識物,但是這些東西在對抗性的實測演習中不是被摔的變了形,就是有可能被敵軍所破壞掉。而為了控製這類東西的重量並保證一定的大小,又不可能做的太過堅固。最後折中的辦法就是這類大餅一般摸樣的顏料袋了。

當這東西落在地上的時候就會被摔個粉碎,不過其中的顏料卻也會比較規則的在大地上染上一個橘紅色的圓。這個一米大小左右的圓在數百米的高空中以五倍左右的望遠鏡看來依然並不算大,而且也做不到邊緣絕對規則,但至少可以為測距提供一個依據了。

特別是在不少的航空熱氣球同時作戰的時候,就算自己投放的航空標識並不合格,也可以借用別人的。

在完成了最初的測距標識物空投與測距之後,一枚枚二斤半左右的重手榴彈被從吊籃底部投放了下來。

投放的速度並不是很快,大概僅僅和踏張弩差不多。兩名航空操作手則可以達到如尋常弓手一般大概每分鍾十發左右的射速,主要是把二斤半的手榴彈從這麼高的高度扔下去之後,還要完成“卡定尾線”的工作。

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在接近地麵的高度上空爆,空投的重手榴彈是如穿針引線一般大小的細線拉發引爆的。引線的粗細大概三分之一毫米大小,重量大概在每百米十克,五百米五十克左右。在常見的四百米到六百米相對高度的作戰距離上,有二十尾線卡標物,大概每十米一個。這樣以期望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配合上有效的測距可以把重手榴彈在地麵十米範圍左右的高度上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