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南部擔任試探性進攻的六個公安軍步兵旅的官兵也是東南一帶新朝六年以來的全新隊伍,其中有不少退伍老兵做為軍官骨幹。在兵源成分上也最大限度的進行了優選,整個部隊的訓練與管理水平已經超過了不少傳統意義上公安軍部隊的水平。
新軍主力部隊大規模換裝淘汰下來的一些新朝二年到新朝三年間生產的燧發排槍也普及到了規模多達三萬的六個旅的隊伍中。平均每人除了優良的鐵甲及燧發排槍之外還攜帶有一些特殊的近戰裝備。整個隊伍的重型化程度依托滇馬的功勞並不算過輕。
可是這些人畢竟沒有新軍主力部隊中的優秀作戰旅那樣臨危不變精確射擊的水準,在遠處飛來的投標和標槍雨點般的砸過來的時候,除了隊伍裏不到一成的老兵骨幹之外,大多數的官兵在戰鬥中都是在還沒有看清敵人並瞄準的情況下把燧發排槍裏事先填裝好的四發子彈打了出去,並沒有像新軍主力部隊那樣第一輪射擊往往就能讓進攻的敵軍成片的倒下並給敵軍以重大威懾。
在局部各民族武裝精銳在付出了並不算多的傷亡之後眨眼之間就逼近到了第六旅先營側翼的一些連隊進前。
很長一些時間以來,不論是新軍主力部隊,還是公安軍隊伍。都因為絕對的軍事優秀和往往是在投射作戰中就以猛烈的火力優勢挫敗了對手。近戰交鋒中的考驗已經幾乎四年的時間沒有大規模的遇到了。
那些民族武裝的精銳勇士們在逼近到近距離之後很快就憑借著兵器與近戰技巧上的優勢在眨眼之間就趁著第六旅連隊的戰士們手忙腳亂沒有完成近戰兵器切換的時候殺入了陣中,對一些單薄而不成陣型的班排幾乎是一邊倒的屠殺。
當然在那些並非是有敵精銳執行衝擊作戰任務的一些地方,反應過來的公安軍戰士們也開始手忙腳亂把掛在腰間兩斤半重手榴彈拔了出來。這些手榴彈在部隊高度的警戒之中早已上好了火繩引信塞,隻要推動把底就能夠以火繩點燃那簡陋的引信使那裝有一斤黑火藥的手榴彈在幾秒種內爆炸開來。
不少士兵因為慌亂,還沒有來的急把手榴彈扔到遠處,就幾乎在自己的身邊乃至腳下爆炸了。
不過,公安軍官兵同那些來襲的敵兵之間巨大的鎧甲防護水平差距也顯現出來。就算是那些掉在戰士們之中的手榴彈,在身邊爆炸的情況下也頂多是把一些戰士震暈,並最多負一些輕傷。隻有個別很不走運的戰士臉部被不輕的彈片崩傷了麵孔。而那些蜂擁而來的各土司勢力民族軍精銳,就算是上身因為鎧甲的保護而免於一些重手榴彈破片的危害,可腿部負傷的人也依然有不少。
公安軍隊伍在行軍中的隊形雖然比較單薄,但也畢竟不像新軍主力部隊那樣自信,在重手榴彈的實戰投擲範圍之內聚集起百人左右的隊伍還是做的到的,在強敵攻擊鋒線的邊緣地帶,回過神來的官兵們也紛紛以重手榴彈同敵軍的標槍對著投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