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旅雖然在夜晚的時候展開了政治動員,但是並沒有在戰鬥結束並戰場打掃完畢之後就倉促的展開追擊作戰。而是讓隊伍輪流休息按照正常作息渡過了一個夜晚。
林間的陽光剛剛透過來的時候,第六旅的旅長與二十一旅四營營長甄向彬初做商議之後就向部隊傳達了展開急行軍的決心。
為了不丟棄傷員,體力比較好的第四營將抽出五百人左右來輕裝跟隨公安軍隊伍內體力較好的官兵們一起執行抬負那些中重傷員的任務以保證不整個隊伍的速度不會差的太大。
公安軍野戰部隊及新軍主力部隊就進行過一些集體行軍方麵的訓練,也都有成績及表現方麵的紀錄,為了防止在急行軍中隊伍跑散,通常對每個人的負擔都會有一些依據其能力而定的負擔。比如那些體能比較突出的人,除了自身的鎧甲裝備之外可能還要負擔一些軍用口糧及彈藥等方麵的給養以平衡整個隊伍的行軍速度。
在舊軍隊中,不要說是精確的“能者多勞“甚至是抬傷員,就是多替別人帶一件兵器也往往要算錢。新軍包括第六旅各營的隊伍相比一般縣營還算完善的選拔和訓練乃至有效的組織讓隊伍在有不少傷員負擔的情況下也達到了不低的行軍速度,在這崎嶇的山路上也保持了常行軍大概每天七十裏左右的進度。
有過不少作戰經驗的第六旅旅長卻知道:在這樣的地形環境下所謂的“常行軍速度“實際上就是一種透支體能的”強行軍速度“了。
向四麵八方撤退的敵軍殘兵雖然大多撤走已經整整一夜,可還是不可避免的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負責偵察的戰士大致區分來看,前來圍攻的敵軍主要是來自於左翼九龍江順寧府方向,而另一路則來源於臨近普洱府的元江州一帶。
依照情報並從敵軍的潛在實力上來說,元江州一帶的南方土司擁有的實力最強,也比較開花。而順寧府地界的土司勢力實力算不上強,可在那一帶是新軍各路主力的西側邊緣地帶,也是最容易遭到土司聯軍勢力圍攻的地方。
第六旅旅長雖然不掌握全部的作戰計劃,但第四營營長甄向彬卻十分清楚自己肩上的重任究竟是什麼。他在思索片刻之後在隊伍起程之前把一封上級的作戰命令打了看來,並讓上級通信聯絡的人員做了書麵命令的證明。
新軍的命令很少有教條性的死命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指導,但即便是如此也明確了第四營及其隨行的第六旅的任務:吸引各土司勢力的少民兵力,配合主力部隊最大限度的在野戰中而非攻堅作戰中殺傷對手。
新軍主力部隊的攻堅能力在在當年攻略天下的時候就戰線的淋漓盡至,那些依托城頭進行防禦的對手往往不會比野戰中遇到新軍主力部隊的對手好多少。但進度順利且損失比好看的攻堅作戰所需要消耗的大量給養和物資總是一種不能完全依賴於野戰攜行的負擔。
隊伍就這樣展開了西進,在山間的叢林之中,每行進一裏的距離所要消耗的體能幾乎相當於兩三倍於常行軍。僅僅是三天左右的行軍,就讓整個第六旅的隊伍在臨近江邊的時候疲憊不堪了。如果不是如今的新軍主力部隊火器戰力權重已經很大,不論是甄向彬還是第六旅旅長都不會這樣大膽而冒進的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