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指揮神箭隊官兵各連的連長在人員選拔上基本上是按照一般新軍主力部隊團一級的標準來了,在這個時候並沒有絲毫的猶豫,而是果斷的下達了前進到有效距離並向被壓製之敵展開放箭的命令。
在大戰之前,這些神箭隊的官兵們的確感到了不少的臨陣壓力,即便是平時訓練演習表現比較優秀的人也沒有把握在敵軍的壓力之下完全發揮出自己的實力。
可是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張海身邊的近衛主力那以寡擊眾的強悍火力壓的對麵根本沒有多少人敢展開還擊。對麵那些土司武裝有限的弓手炮手還有鳥槍手等有威脅的中遠距火力,也僅有毫不成威脅的盲目漫射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本來就有著必勝信心的多數人幾乎是如同在演習場上一般以尋常箭手都達不到的精度,精確的把八鬥清弓射出的箭支發射到六十步到八十步外的敵群之中。
隊形過於密集成了這些神箭手們唯一的障礙,但是在平均每不到兩尺左右的戰線上,每分鍾就有十五支箭到十八支箭飛向敵群。在急速射中暫時喪失了力量與準頭的射手迅速由第二梯隊的箭手替換了位置追擊著向潰敗中的敵群展開了放箭。
這樣的運動急速射中,一般的弓箭手根本無法做到把戰弓發射的箭幾乎沒有多少失誤的射到中距離的牆靶大小的目標上。不過對於這些每天幾乎幾百隻箭,每周都有大小演習的神箭隊官兵來說,就算是在跑動中把絕大部分箭射到六七十步外一人高的群體目標中也完全不是問題,可能也就是騎射的時候做到如此有些難度罷了。
原本密集的隊型在反衝擊中展開,方圓不過百米左右的典型明軍戰兵密度的陣型在衝擊中擴張為方圓一裏左右的大陣。外圍神箭隊的多層隊列在逐漸的在反擊擴散中變成單層隊列。短短一分半鍾的時間內,反衝擊百步左右距離的神箭隊官兵們累計差不多把四五萬支箭射入了敵從,而在敵軍隨後的潰敗中,箭在四十步到七十步左右的距離外繼續延伸拋射。雖然精度上做不到必中了,但是在半分鍾左右的時間裏三千名箭手還是射出了三萬餘支箭。如果麵對的是古代頂級意義上的重步兵,或者箭手們使用的是尋常的八鬥弓。有時候箭即便穿過鎧甲命中對手也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殺傷效應。但這些土司聯軍恰恰不屬於防護優良的對手,特別是在開始潰敗往往是背麵迎敵的情況下。而神箭隊的八鬥弓因為拉力包線的緣故在能量效率上幾乎相當於一石二三鬥的普通戰弓了,而且在戰箭箭簇上也幾乎是不惜工本的三棱凹槽帶毒箭。光是憑借這襲敵及追擊之下的弓箭就幾乎把兩萬餘名潰敗中的敵眾放倒在地。之所以做不到一箭一人,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重複命中不可避免的緣故。
除此以外,在反擊的過程中近衛部隊的線膛槍兵也沒有閑著,六百名線膛槍手全部投入到了戰場之上,累計以兩三千發子彈精確的在反衝擊中打倒了兩千餘名敵人。而輕炮兵也以霰彈猛烈的向潰逃中的敵群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