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麵積廣闊足有方圓百裏,風景不能說出眾但也算是尚可。隻是這裏開發程度很低而且耕地資源匱乏,並沒有太過強大的土司部眾。
不過當各個方向上的新軍主力兵分多路展開對西南土司勢力的大規模清剿之後,不好的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傳來。先是普洱方向上的中南路大敗,雲南各部聯軍主力六七萬大軍隻剩幾千人逃了回帶。
接著是滇西連敗,劉洪濤所率領的第二旅群兵分多路接連攻破一個又一個山寨。還有不少很少同漢人發生過衝突的地方民族直接選擇了投降歸化。
在西南方向上,也開始漸漸有風聲傳了過來:廣西境內不少依托險惡地形環境下的較強土司勢力遭到了兵力龐大強敵的圍剿,又是速敗,而且不少人潰向雲南。
包括西南的一些漢人想來:新朝出動這麼大的陣勢要圍剿這土司勢力肯定能成。這些地頭蛇再難纏,還會比那些曾經橫掃天下過的長城以北的蠻夷更強?隻不過在稍微有點兒認識的人眼中,這都不可能是個短期的事情。這廣袤的崇山峻嶺之間就算是把大軍分成萬人為單位的隊伍進行清剿,那至少也得花上幾年的時間等著那些躲到山裏的殘敵把大規模的糧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才有可能平頂,一些險要之處也不是那麼好大的。
可沒有人想到的是:新軍竟然敢在敵境把大部分隊伍分成千人左右的營戰鬥群展開行動。數十路大軍連綿從連綿近兩千裏的戰線上形成讓稍微有點規模的勢力都無法躲藏的掃蕩線。而不少地方勢力企圖集中優勢兵力吃掉其中一路的結果幾乎都以慘敗和碰壁告終。
那些企圖依靠山高林密等地利之便的不少勢力都在那強的不可思議,都能有辦法從空中發動攻勢的“神兵”麵前瓦解了。
原本不少人覺得:新朝大軍確實有可能有一些很強的精銳力量,在戰鬥中百戰百勝出神入話,可是沒有多少人想到這樣精強的隊伍竟然規模這麼龐大,幾近十萬之多。幾乎每一路新軍都是那樣的強悍。
不過嶍峨土司王揚祖,寧州土司祿永命等人如今都早已率領各部主力雲集在方圓近百裏的峨山一帶,使得這一帶的各部主力重新達到了四五萬大軍之眾。
在最一開始的時候,那些被遣返的俘虜做為變相使者的話沒有被雲集在峨山一帶的各部裏引起多少關注。張海所率領的新軍主力沒有立即對峨山展開圍剿,被視為力量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擁有絕對優勢。
畢竟方圓百裏的峨山光是海拔兩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六十餘座,地形支離破碎而且異常複雜。以新軍的強悍,攻破一個山頭似乎很容易。但是要保證對這方圓百裏的數十做山有效的控製,還不讓殘敵溜掉,卻不是張海所率領的一萬幾千官兵十拿九穩的事情了。
不過也就在張海所率領的隊伍多半分成營為單位對峨山展開了大概半個月左右的圍困之後,越來越多的隊伍在完成了預定的掃蕩任務後集結了過來。
特別是劉洪濤所率領的滇西支隊,連翻激戰之下承擔的作戰任務似乎並不比張海所率領的最為精悍的暫邊第一師遜色多少。如今也已經派遣通信聯絡的先遣人員同張海所部彙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