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重新集結了休息了片刻的隊伍,在做出決定之前還是權衡了一翻:對手擁有一個堪比新軍主力營實力的骨幹部隊的情況下,實際上等於多了三萬大軍的力量還不止,要想有效壓製住對手每一路的實力都不能太為遜色。除了航空熱氣球部隊以外,張海將三千名左右的神射手隊伍平均加強到三個主力旅的十二個營群當中形成了十二個左右的營級戰鬥群,平均每一路都擁有中型航空熱氣球分隊的情況下還擁有二三百人左右的神射手。單陸實力加強到了一千七百人左右的規模。算是步炮騎空特十分完善的戰鬥群了。
雖然親衛連還是留在張海這一路身邊,不過宋子悅還是有些擔心:“這樣會不會太單薄了一些?萬一敵軍集中主力來襲擊我們這一路那會不會有危險?如果有能多暴露出來的那種敵軍模仿我們的較強隊伍豈不是要出問題?”
“如果在一日的緊急行軍中還是找不到北逃之敵的身影,我們將隊伍重新集結就好了。當年在北征的時候我們都都進行過這樣的多路協同作戰,現在的條件和所麵臨的危險總比那時候小多了。”想到新朝三年北征時的豪氣與後來的謹小甚微,張海自己覺得有些擔心過度了。
要對付接近兩千人的新軍最精銳隊伍,就是尋常的新軍主力旅那都沒有把握,就這些西南土司能搞的出在短時間內明顯壓倒新軍主力旅的實力力量?那當然不可能。除非沐家還有西南土司各部很早的時候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可外情部的一些基本資料與情況,張海還是掌握不少的。
因為並不確定逃敵的方向,張海首先命令航空熱氣球部隊升空偵察。在特製的十倍望遠鏡中,還是在昆明府外正北偏東一些的方向發現了敵軍大股部隊的蹤跡。此時昆明府外的能見度雖然不如北方深秋的草原那麼好,不過接近三十裏左右距離上的景物還是勉強能夠見到。十二支隊伍以張海所率領的近衛第一旅第一營群為中心,左翼展開六路,右翼展開五路呈一百八十度左右的範圍向著東、西、北三個方向展開了掃蕩偵察。按照預定目標,在百裏左右強行軍的情況下每支隊伍仍然能夠保持十幾裏左右的間隔距離,不給敵軍太大的機會。
而如果那北麵三十裏外發現的大營不是敵軍的誘敵目標的話,每一路之間的距離不過四五裏左右,半頓飯的功夫就可以馳援。如果經過一整天的急行軍還是撲空,整個隊伍就將展開橫大寬度上的橫隊向南急行掃蕩。如果這樣都能被敵軍避了過去,那說明殘敵的臨戰指揮能力的確要遠在自己之上,隻能等待更多的隊伍抵達雲南之後展開更廣範圍內的掃蕩了。
其實張海是不太相信正北偏東方向航空隊偵察人員發現的那座大營的。不少近衛一旅的新軍軍官也是如此。倉皇而逃的情況下,又沒有太過險惡的地理阻隔,難道說一夜有餘的時間內隻逃出了三十裏左右的距離?不過在命令下達之後,行動還是以最快的速度落實了下來。
見到了張海所率領的隊伍那嫻熟的指揮和兵力調動能力,劉康等人也不由的覺得新朝聖主更加不可思議與神秘了。也無怪忽當年北征的時候能擁有那麼的戰績,幾乎在一役之內就把曾經危害千年的北方少數民族威脅掃蕩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