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膛火炮經過經驗總結,必須使用更重口徑的火炮。在不影響便利性和機動性的情況下重量越重口徑越大越好。因為口徑和威力的加大可以獲得有效射程與穿透力兩個方麵的好處,而線膛武器加的口徑帶來的有效射程優勢很小。打穿一個全副武裝的人在殺傷後麵的人容易。可是要連穿兩個全副武裝的人就很難了,因為子彈會在打穿第一個人的時候失去穩定性,殺傷第二個多半要靠鈍傷害。”柳香仔細的說道。
雖然這方麵的天賦如很多女人一樣並不太好,但是經過張海當初的教導與總結出來的兵工經驗與方法論,柳香在這些方麵的很多經驗還在張海之上。其實不僅僅是軍工規劃方麵的經驗,在領導與管理領域,用心去做事的柳香也在幾年的時間裏逐步的改變了自己,使自己擁有了一些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的性格,在很多方麵的能力積累上已經在張海之上了。
“可是如果帶支架或輪架開火,並且後坐力是很大,還有條件安裝固定的望山與測距裝置。至少可以把一裏左右的有效射程開發出來。如果不要求太高命中率的情況下,兩裏也問題不大?”張海覺察到了放大到了四兩單位的線膛武器將會出現什麼效果。
“是這樣兒的。最頂尖的射手可以在依托固定槍架開火的時候以二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率去狙擊九百米遠左右的隊列目標。當然在那個距離上,不要說彈丸的威力可以被很多成本並不高的防具防住。就是風偏等因素帶來的誤差也大了不少。”柳香回答道。
張海與柳香一起在討論了一些時候的時候還親自簡單的動筆演算了一些大致的事情:兩名射手負責的抬炮也可以輕易的把實戰射速維持在三發每分鍾左右,可以接受的有效射程邊界擴大到兩裏。實戰中的有效開火時間範圍擴大到了十分鍾,並且保證在五百米以內的距離上能精確而有效的開火,考慮到遠距離的話,折算能夠有效命中的火力時間達到七八分鍾,在一次作戰中就可以打出至少二十三到二十四發彈藥。以精通中遠距離估距的神射手操作發射,那至少可以單炮一次戰鬥中有殺傷四十人左右的潛力。就算需要兩個人來操作,平均每個人的殺傷能力也加強到二十人左右。
鐵器加工方麵比較有經驗的工人們在今後的兩年內全部投入到這方麵,大概是三百萬兩左右的產值潛力,因為新朝已經有了不少成熟的神射手隊伍以及擅長測距方麵的精兵,訓練成本也將大幅度降低。按照每門線膛抬炮五百兩左右的彈藥與裝備成本,全軍可以再增加六千門左右的神射手隊伍,這樣也不過增加一萬兩千左右的人力而已。
麵對類似西班牙軍隊那樣可能水準更高一些的火器部隊,要抗衡對方規模龐大的隊伍而避免陷入蘭徹斯特平方律陷阱,也隻能是在對方有效火力發揮範圍之外盡可能的殺傷對手,把平方律演變為某種性質上的“線性律“,也隻有這樣才能大規模的減少實戰中可能麵臨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