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其實在先鋒旅展開出征之前就已經有所準備了。從猩猩峽到哈密綠洲的幾百裏比較荒蕪的路程上早就儲備了必要的食水糧草,還有或明或暗的崗哨。自從五年前新朝對周邊的一係列軍事行動開始,吐魯番勢力的重心就已經不是向西討伐,而是防備來自中原的強敵了。
因此盡管是大部隊夜間突襲這樣高難度的戰役行動,又是在這寒冷的冬季,可出征蘇裏唐率領的大軍卻在這十分容易迷路的群山中快速而順利的隱蔽前進,幾乎每個幾裏就有點著火把的偵騎在預定的線路上指引方向。
不到兩個時辰的時間,在淩晨時分的時候蘇裏唐所率領的三萬人馬就已經逼近到了距離預定地點大概十裏遠左右的位置上,全軍在這時下馬並留下萬人左右的預備隊,投入約兩萬兵力準備展開突襲。
有過不少行軍打仗經驗的蘇裏唐一些基本的經驗還是具備的,他當然知道在這樣地形不算太平坦而且比較複雜的地方上要展開進攻,最好是主力徒步展開行動。而且蘇裏唐並不算是個輕敵的人,他能夠明白:一個初期的大一統王朝的先鋒部隊,必然是了不得的精兵,實力恐怕完全不遜色於自己所率領的這幾萬人馬。
要是正麵交戰,他並沒有取勝的把握,就是有夜襲和突襲的優勢,在蘇裏唐看來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重創或擊退這支精兵並奪取其輜重,那麼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幾乎就可以算是取勝了。
蘇裏唐沒有輕舉妄動貿然展開全麵進攻的打算,而是派遣了大概兩千名左右的精銳先鋒從一個山口處向預定目標展開突襲,如果突襲得手,那麼大部隊將迅速跟進。而如果突襲並不算成功被早有埋伏的對手打了回來,那麼蘇裏唐將率領隊伍退回一定距離並等待天明的時候再做交戰的決定:蘇裏唐想到的到:為了進行在這荒蕪季節裏的千裏行軍,這支隊伍雖然擁有足夠的馬匹,卻大多隻能用來拉車,很大程度上在機動潛力上是無法與有後勤囤積點的己方相提並論的。
為了更有效的進行組織和進行野戰,兩千名探路的吐魯番先鋒軍身披重甲手持刀盾主要以近戰兵為主,也有一些弓手。百人左右為一隊並緊密的集中在一起,一共分為二十隊左右。
即便是這些曾經經曆過戰陣的吐魯番老兵骨幹們,對於這一戰也是充滿了不安和緊張,如果不是事關部族存亡,大部分人是根本不會因為那點兒微薄的賞賜來執行這麼危險的接戰任務的。
為了盡可能的保持大軍在行動時的安靜,多數人的嘴裏也都叼了專門的東西,行進的過程雖然發出了一些聲響,但是在那如鬼哮一般的夜裏山間的喊風聲中也幾乎被隱藏起來了。
人可以保持必要的紀律,可畜生卻很難。寒冷的風中時不時穿來的駱駝與馬匹的叫聲指引了負責突襲的吐魯番精兵們前進的大概方向。
此時先鋒旅外圍陣地上的神射手隊伍埋伏在了有被覆的坑道之下,在吐魯番人進攻的地段上,聽著敵人的腳步從自己的上方踏過,即便是一些老戰士也不由的有些緊張。第一次參加戰鬥的少數副炮手們更是在這個時候張開了嘴,大氣都不敢猛烈的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