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所率領的成都步兵旅抵達的時候,先鋒旅官兵們在這一個多月來寒風中的勞作所帶來的沉悶被打破了不少。不是因為對“援軍”的期盼。而是大多數官兵都明白,當後續部隊抵達的時候就是隊伍可能展開進一步攻勢的時候了。
按劉洪濤的形容:大軍西征攻略像是登山或者攻城,在越過了猩猩峽附近的千裏荒漠之後抵達哈密就是登上了西征之路的山頂邊,之後的道路,隻要不走錯方向就不會遇到像河西走廊後段那樣的窮山惡水。當然,還需要有人看守住山邊後路,以求能夠讓更多的隊伍加入到西征的洪流中來。
讓不少人失望的是:王光所率領的成都步兵旅抵達哈密之後,劉洪濤並不準備讓先鋒旅立即展開西征進攻。而是要繼續整頓部隊,清點裝備,並且從成都步兵旅那裏補充一些優秀兵源。並且重新的整頓後勤攜行之後再繼續展開西進。
按照張海所論述或者新軍主力部隊所崇尚的軍事原則:當敵強我弱的時候,甚至是當雙方軍隊實力差不多的時候,部隊可以承受適當的風險以積極主動的進攻。而隊伍擁有巨大優勢的時候,避免風險和意外就成為第一位的需求。
當先鋒旅派出的老兵和軍官們跟隨劉洪濤一起來到哈密城外的訓練場檢點這支從川西走來的隊伍的時候,不少人都有些憂慮。
因為新軍主力部隊經常背負著沉重的作戰裝具進行突擊作戰,體能被看的十分重要。在神箭隊和神射手雲集的先鋒旅中就更是如此。而這些前來的官兵似乎年紀也有些太輕了,甚至還沒有到開始長肌肉的年紀,看起來是那樣的瘦弱。身高也同神箭隊和神射手部隊為主的先鋒旅官兵們差著一大截。
“這些人似乎有不少看起來還沒有到十五歲甚至十四歲的年紀吧?有些還是沒有發育起來的孩子嘛”劉洪濤也有些疑慮的問道。
對此,王光並不避諱的說道:“成都步兵旅有不少還是沒有畢業的學生兵,年紀不過十二歲左右。這件事情我也請示過聖主。聖主的看法是:西征決戰不是以往那樣最多不過幾月小半年的戰事,而很可能是持續三年五載之久,越到後麵就越激烈,我們需要不少年輕而新銳的兵源。這些十二歲上下的孩子們很多都是學生兵中的佼佼者,年紀雖然不大,但心理素質卻很出眾。。。”
“難道這些孩子都通過新軍主力部隊入選的心理測試了?”劉洪濤問道。
“那太危險了,我們隻進行過一些死亡指標不那麼高的測試,不過這些孩子可以在這裏試試。先鋒旅的標準很難說,但我想做為戰輔人員或許是合格的。”王光實際上是了解幾乎等同於近衛部隊的先鋒旅是什麼水平的,因此並沒有把話說的太過。成都步兵旅的水平在王光看來雖然還算可以,但同那些新軍主力部隊中的尖子比差距就很明顯了。
劉洪濤隻是簡單的點了點頭:“那就看看這些孩子們的水平吧。”
最初的心理測試並不算很難,大概是野地之上五米高度左右的架子支起來的木板橋。長大概二十米左右的樣子。如果從這個高度上摔下來,隻要不是太背的頭衝下,一般都會負出減員性負傷的代價,但是又不會導致太高殘廢比率。是新軍主力部隊中測試兵源心理素養一個最基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