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樂城擴建的時候,為了進一步鞏固城防,於臨近城牆的半裏距離之內修建了幾百個塔樓一般內堡,每個內堡都有一二十名衛兵守衛。按照這時代一般技術條件下的常理,這些如林一般的塔壘群就會極大的阻撓攻城力量迅速突破城池外圍了。
不過在七十二門中型火炮、四五百支線膛抬炮全部在城頭展開了火力的情況下,僅僅是一頓飯的功夫,四周城頭上的炮兵就打出了近三千發炮彈,線膛抬炮手則至少進行了二十多輪的開火打出了萬餘發抬炮彈;這樣的精確而猛烈的轟擊之下,一些塔堡就算沒有被轟塌,垛口和射口也大多被轟開了,並處於城頭上官兵們的直接封鎖之下。
而跟隨先鋒旅的中型熱氣球分隊升空展開火力之後,更是給城內的守敵以及大的震懾。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控製敵兵王宮,還是有三十名優選出來體重較輕的神箭隊官兵攜帶著精良的輕甲和不少的火器以八部中型熱氣球為依托大膽的在白天展開了空降突擊。
在正常的情況下,這種玩法跟送死無異。再精銳的幾十官兵在複雜的巷戰環境下麵對最多可能多達幾千名左右的殘敵也會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
不過,當城池的四周城牆都在控製之下,突擊的官兵們可以充分的得到城頭上炮火的支持乃至敵情信息指引的情況下就大不一樣了。
看了看城內的形勢,劉洪濤終究下定了決心:“看起來殘餘的敵人大多已經被我們城頭上的火力壓製在了王宮之外,讓通過空降突入敵王宮的精兵們展開搜剿吧!“
劉洪濤當然知道這樣的行為有這巨大的風險,可是想到之後許多作戰可能遇到的情況,這卻是一個在己方擁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一次難得的練兵機會與經驗摸索了。至於可能的風險?這當然存在,不過幾十人的風險確實劉洪濤覺得可能承受的,盡管這說起來有些殘酷。
承擔空降突擊任務的神箭隊官兵們大多是體重相對較輕的人,這樣連同作戰裝具也不會太重。這些人能夠入選為先鋒旅的突擊部隊,自然也是在實戰經驗與反應等方麵比較突出的人。
可是當官兵們突入到這異族王宮的時候,卻感覺到了一絲陌生以及一絲令人緊張的氛圍。
突擊隊裏的一些老戰士參加過當年兩京之戰,或者至少在治安戰的時候去過朝鮮的王宮。這些東方王朝的王宮往往氣勢恢弘但布局規律而簡單。就是第一次去而沒有經過事先地圖偵察的,也不見得就能迷路。
而這舊疆一帶異族人的王宮,要比尋常大戶人家甚至地主土圍更為隨性也更為複雜。在設計和建造的時候就完全不考慮什麼“美感“”法統“”規置“一類,軍事和防禦需求成為設計的主導性需求。這敵國的王宮範圍不過半頃之地而已,最多也就兩京宮城的幾十分之一,然而卻像落破戶的大雜院一般布滿了深溝一般的小巷還有完全沒有規則的建築,似乎就像迷宮一般。